别做精益的搬运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最近才比较深刻领悟这句话。
“刘老师,你这个快速切换的方法我们不能用,我们切换过程和这家公司不一样”。
“刘老师,你讲的这个案例和我们公司行业不一样,我们行业比较特殊,不是产品类型”。
“刘老师,你这个措施在我们公司用不了,我们老板不会下这么大的力度”。
“刘老师,你分享的这个公司做法不适合我们,我们公司部门间配合没有那么好”。
“刘老师,你分享的员工薪酬改革我们做不了,我们老板不愿意给员工加工资”。
“刘老师,这个平衡方法在我们公司用不了,我们工序顺序不允许改变。”
“刘老师,你这次实践工厂和我们流程差异很大......
不管是讲系统层面的方法还是讲具体改善措施的运用,或是在客户那里分享案例,总会时不时听到上述的声音。
最近我比较多用“指月非指”的典故,有点作用,但很多人还是只看手指。
昨天早上,有点明白是怎么回事:其实是很多“懒人”,学习的目的是看看能否把哪个工具、哪种方法、甚至是一个具体的做法拿回去用,即鲁迅所谓的“拿来主义”--简单轻松。
动脑筋太累,协调大家共脑筋更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去年有朋友交流探讨过这两句,有点促动,昨天静走时这句话再次跳入脑海,恍然了一下。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过程需要不断思考,思维工具背后的理念、方法背后的逻辑,和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怎么去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创新。如果不思考,只想做搬运工,别人的做法往往不适合自己,最后发现学了很多东西都没用,自己成为了一个没用的人。
“思而不学则怠”,思考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视野,需要越来越宽广的层面思考,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进步。如果只是停留在过去的、已有的知识、认识,穷尽所有也可能一无所获。更危险的是过去的知识可能已经过时,因循守旧会让我们成为一个固执的人,跟不上时代发展,停步不前,空间越来越小,直至被淘汰。
“不思不学”都是死啊,可是我们有多少人正在死路上。有些人在家就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钱来伸兜,甚至老婆、孩子都是家人一手操办,不知努力为何物?不知拼搏为了何?
物理搬运工是一个低层次的活,大家都避而远之,但我们却想做知识的搬运工。你有这么想过吗?如果想过改进纠正吧。
分享:冠卓咨询
说明:转载请注明“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