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  400 168 0525
Service 精益生产

解析堂

日期: 2017-09-07
浏览次数: 60

智能工厂建设如何少走弯路?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提及率极高的关键词,智能工厂建设成了热门。在这股热潮中,我们既要积极关注,认真学习,更要理性思考,有序导入。 

 

没有精益的自动化、信息化会造成极大浪费

为了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企业期望尽快实现机器对人工的替代,特别是看到乌压压一片装配工的时候,这种想法更是急迫。面对市场需求,一些自动化公司开始放胆接单,而且什么都敢承诺。结果是,签约并支付首款后,自动化公司开始试做(不断试错),许多情况下不能如约交付靠得住的自动化设备或生产线,最后双方不欢而散甚至被纠纷困扰。

 

某小家电公司,找了一家服务商进行装配线自动化改造,合同约定5个月完成,后来做了一年多还无法交付。据我们了解,自动化生产线无法交付,主要原因是企业产品工艺、零部件精度不够等造成的。当然,自动化公司事前调研或经验不足,贸然接下这样的订单,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条装配线如果要成功进行自动化改造,就必须重新进行产品和工艺优化设计,还要对零部件加工精度进行改良,也就是要进行全面的精益化改善。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作业都需要或都可以自动化,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另一方面,迫于趋势的压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方兴未艾,但建设效率低下更是触目惊心。许多企业花巨资引进ERP系统,最后竟然做不了生产计划。没有生产计划,自然就不能生成采购计划;没有生产计划,也就出不了物料出库或配送计划;没有生产计划,也就不能进行生产的调度管理;没有生产计划,就无法对物料或订单交付等进行报警或管控……所以,不能实现生产计划功能的ERP根本就不是ERP。除了ERP之外,企业还会购买或内部开发诸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模具管理、设备管理、订单管理和OA等系统。这些系统充其量只是用来作为记录、查询和沟通的道具,很少见过能够实现统计、分析、报告、报警、纠错防错、可视化监控和职能协同等旨在提高管理智能化水平的功效。

 

除此之外,在自动化、信息化还有许多诸如跟风装面子的现象,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如何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是企业管理者当前需要认真学习的主题。

 

走向智能工厂,到底需要怎样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为了正确理解,或有序推动智能工厂建设,笔者根据长期的顾问经验,创建了一条如图所示的智能工厂结构化路径,明示了企业经营与自动化、精益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之间的关系,对智能工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这个结构化路径,我们可以自上而下较全面、立体地理解智能工厂所倡导的愿景、目标、战略和架构基础等内容。

解析堂

首先是建设愿景,就是装上一个能帮助我们实现高效经营的数据大脑。这个数据大脑是企业经营中负责思考、判断和发出指令的神经中枢。它从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分类、加工处理,得出各种有效的结论或指令,高效管控企业的运营。可以设想,在一个“中央经营控制室”里,我们可以即时看到各项经营图表、数据,看到关键KPI及为之努力的状况,看到关键战略或课题的推进状况等,做到“脑”(心)中有数。

 

其次是两个建设目标(或原则):一个是自働化或智能化,另一个是准时化或定制化。这两个目标最初是作为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精益原则,很早以前由丰田汽车提出来的,至今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智能工厂建设既要符合“自働化”原则,让生产或管理系统拥有人的智慧,具备判断、报警、防错纠错、自动停止等自働化(不是一般意义的自动化)的能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叫智能化。目的是追求零缺陷和省人化。智能工厂建设又要符合“准时化”原则,让生产或管理系统拥有足够的柔性,在不增加成本或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并最终实现“定制化”生产的目标。

 

第三是三大战略支柱,即精益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精益化,指的是与提供产品或服务密切相关的主价值(研、产、销等)流程、系统要符合精益原则,并进行精益优化,保障流程、系统能够高效、快捷和稳定地提供产品和服务。自动化,就是让机器代人干活,目的不外乎是提高效率(比人工效率高)、保障质量(比人工稳定可靠)、规避安全风险(不怕意外)和降低劳动强度(不怕苦累)等。信息化,就是通过IT及互联网技术,对诸如记录、统计、分析、报告、预警、判断、指令和协同等工作实现替代。

 

可见,自働化(智能化)和准时化(定制化)是两个目标,而精益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等三化改善才是实现两个目标的手段,目标和手段的关系要搞清楚,不能把智能化、准时化和其他三化混为一谈。

 

第四是四大精益经营基础,即标准化管理、精益改善机制、改善工具方法的学习和利润经营机制第一个基础是标准化管理,其实就是做两件事,一是定义标准作业,也就是说对所有作业的步骤和动作要求等要进行标准化定义,以便保障过程高效和结果可重复。二是制定作业标准,也就是说,要制定一份一目了然并能满足标准作业要求的作业标准,以便对作业者进行培训、训练和比对检查等。第二个基础是导入精益改善机制,以便促进公司全员参与精益改善,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笔者所在的3A顾问公司积极倡导企业运营员工微创新(员工提案)、现场上台阶(自主管理)和绩效大课题等三大精益改善机制,促进员工广泛参与。第三个基础是改善工具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内容包括IE、新旧QC工具、VSM、6Sigma等各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第四个基础是利润经营机制,这是企业高层必须掌握的终极经营工具,它从定义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开始,并通过制定和落实年度经营计划等一系列具体的经营行为,来达成企业提升利润等经营目标。这四个基础对智能工厂建设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过去30多年,国内制造企业在规模上获得了飞速发展,但经营管理基础薄弱一直是个大问题,而且近年企业内信息化导入和自动化改造等各行其是,投资效率极其低下。企业可参照图示智能工厂建设结构化路径,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精益化、自动化和信息化,逐步提升工厂的智能化水平,最终建成高效的智能工厂。


分享:冠卓咨询

说明:转载请注明“精益”

热点新闻
点击次数: 5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以数据和事实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减少缺陷和变异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六西格玛管理咨询强调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工具来揭示流程中的缺陷和变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六西格玛管理咨询的核心在于其结构化的流程框架。该框架以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为基础,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定义与分析,企业能够识别出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这...
2025 - 01 - 02
点击次数: 4
精益生产管理作为一种强调减少浪费和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然而,精益生产不仅适用于生产领域,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同样值得关注。精益生产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在财务管理中,对于成本的控制和效益的提升尤为重要。通过对生产环节的精益分析,企业能够识别并消除那些未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通过对流程的细致梳理,企业能够高效配置资源,达...
2024 - 12 - 30
点击次数: 4
车间精益生产管理已成为企业追求效率与降低成本的重要策略。通过完善的精益管理,企业不仅能够提升生产能力,还能增强市场适应性。若想有效落实精益生产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精益生产的核心在于减少浪费。生产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浪费,包括过量生产、等待时间、不必要的运输及库存、过度加工、缺陷品等。通过识别和消除这些浪费,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为此,企业需定期分析生产流程,识别出各个环节中的浪费,以便采取针...
2024 - 12 - 27
扫描进入小程序
分享到:
Copyright ©1999 - 2022 北京冠卓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827号
客服热线:400-168-0525
联系人:王老师
邮箱:cynthia.wang@gzconsult.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中东路400号院1号楼14层2单元1712
X
1

QQ设置

在线咨询

---------------------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400-168-0525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