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越简单越不简单
刚刚在网上看了会《IE实践家》这本书,跟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样,在网上连载,然后出书,连载的内容我在百度博客上面看了看,感觉不怎么吸引人,就内容所涉及的深度来讲,也是入门级,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本来还想买本,后来想想算了。花钱买些废话回家,不值得!
不过关于IE的小说还真是蛮多的了。比较有名的是《金矿》两部,还有关于TOC理论的高的特拉的《目标》等。像《IE实践家》这样的书吸引读者的大概只是“实践”两个字和小说体。可是真的读起来完全不是这样,整本书看起来小说不像小说,实践不像实践,还是学不到东西。不过对于初学IE或者说刚刚接触IE行业的人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被吸引,愿者上钩嘛!“愿”是良好的意愿,希望看着小说就把IE学会搞透,“钩”是大家都知道这样不能搞懂IE,还是用它来吸引你。
不过从这种现象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工业工程教育与实践脱节比较多。学完了还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很多IE毕业生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可悲的是,很多人在公司工作了很多年,还是不知道IE要做什么该做什么。
对于实践,我觉得可能会包括两层意思:第一,你有没有这样的环境去体会到IE。第二,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你有没有体会到IE。
第一种是很难解决的。因为大概只有工作了才有真正的生产环境供你分析改善。学校的实习大概也只是走走过场,没人会真的愿意让你去参予。而且不在工厂,你也不知道什么是需求,没有需求,也就没有发现问题的动力或者前提,就等于说无事可做。即使做了些事也不知道到底对公司有没有贡献。IE不是什么改善都需要去做的,而是要看你的改善对客户有什么贡献,否则用IE本身的理论就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否定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不用IE的原因。
第二种情况更难解决。因为这表示你没有得到IE的心法。而对于IE来说,心法其实更加重要。IE心中的现场概念与别的单位其实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概念实际是指你关心的参数和指标。关心的目标不同,所以导致的思考结果也会差异很大。而且IE里面很多是所谓“灵感”和“触类旁通”的东西,这些必须要在现场中培养所谓的直觉,这也是在任何一本书中都难以清晰表述的东西。
其实IE本身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但是平凡中创造奇迹的本事却不是每人都能拥有,所以,精益求精的改善活动才使得IE看起来很神奇,然而一切神奇皆来自积累,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哲学,说不清的道理,反正有一天你突然明白了,再过一段时间又糊涂了,再明白,再糊涂……
分享:冠卓咨询
说明:转载请注明“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