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4.0看智能工厂趋势
一家企业原本编制四位人力投入生产线的制程监控,在导入智能工厂系统后,精简到只需要两人。因为透过E化的实时监控系统,随时回传生产线的运转数据,工作人员的角色从来回巡逻的劳动操作者,升级成为流程管理者,只需监看广告牌,就能掌控包括异常状况预警及各项即时消息。而透过网络功能,企业主无论身处任何办公地点,只要点选联机软件,不用亲自巡视厂房,也能立即指挥调度。迈向工业4.0时代,智能工厂正式宣告智慧生产的来临。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开始与制造业的自动化方案互相结合,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德国提出了“工业4.0”(Industry 4.0)的概念,大幅改变传统生产制造价值创造链、商业模式、服务与现有分工形式,正式宣告智能制造成为新世代工业的核心型态,掀起第四波的工业革命。
在产业历史上,人类总共历经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起源于英国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改良了蒸汽机,让生产从手工迈入机械时代。到了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T型车上市,他以流水线装配方式,改善了汽车生产流程,大幅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这次的生产线流程革新,被视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第三波转型在1975年,由德国Honeywell和日本Yokogawa Electric两家公司分别推出自己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改变了当时自动化系统的运作方式,让运算控制功能分布到系统各端,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自动化从此开始普及。
工业4.0促使工厂走向智慧化
强调实时反应及自动化生产的智能工厂诞生
德国工业4.0的概念,正是带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德国以多年自动化经验与人工智能研究为基础,跳脱自动化将全面取代人工的思维,强调“人机协同”合作,将“人”纳入“智能系统”设计,在智能制造的流程中,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劳动工作的“操作者”,而是升级为生产过程的“设计者”、“决策者”,以及流程的“管理者”。
德国所提出的未来“智能工厂”情境是:未来工厂将以全新生产流程运作,导入智能整合感控系统,链接物联网与服务联网,形成“智能制造+服务”的全新商业模式,除可垂直整合工厂与企业管理流程,亦可以水平方式透过网络与外部供应链结合,从订单到交货都能够实时控制。
制造业再升级 智能制造时代来临
2013年,为了巩固产业的全球领导地位、创造就业机会与产业永续发展,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美国制造”的产业政策,要将制造业重新带回美国,为美国本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在台湾,制造产业多年来也不断检视现有的制程工艺、生产流程、制造管理与营运模式,以因应全球产业环境与市场需求变化的挑战。
面对台湾制造产业转型,业者需要更多推动策略与执行经验,3月一场在台北举办的“自动化与智能工厂论坛”,探讨如何将生产自动化导入于工厂制造中,让台湾的制造业能更快速走向智能工厂。
SCADA、MES两大系统 建构智能工厂骨架
一家企业若要建构智能化工厂,少不了系统工具的辅助。将传统工厂导入智能化的过程中,不能不认识这两套系统:负责监控与数据撷取的“SCADA”,以及管理自动化平台的“MES”。
SCADA与MES的功能并不相同,SCADA主要是以“设备”为主,透过数据撷取与监控,来产生各种设备数据,提供给MES。MES着重于生产的现场情况,目的是实时解决现在的生产资源瓶颈问题,因此重视的是“制程”。
SCADA数据搜集与监控系统 落实工厂监控管理
SCADA“数据搜集与监控系统”(Supervisor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设置的目的是透过计算机的实时监控设备,提供系统设备做整体的监视、控制、自动定时记录、打印及查询,可提供设备的实时运作状况,建立起长期的设备维护数据,有效运用维护人力资源,提高设备的维护质量及运转效率。SCADA可满足电力、空调、门禁、制程等不同监控系统设备,重点在于提供“实时”的资料,有异常状况时才能马上发出处理通知。
管理者透过SCADA,从远程就能监看控制现场设备,现场设备则将所搜集到的信息上传到SCADA 系统中。如果是规模比较小的应用情境,也许只要一台计算机就能执行SCADA 系统,但在大型应用情境中,就需要多台服务器来共同运作SCADA 系统。
联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学礼在研讨会中指出,目前仍有很多高科技厂商运用PC来控制自动化生产,但是当控制计算机因为程序出错,或现场人员操作不当而发生异常,公司将会因产线停摆而蒙受巨大损失。此外,若发生异常问题,维修人员又无法在第一时间立即到场维修,也会让产线停摆的时间延长,影响到工厂的产能。要解决这种问题,导入计算机实时监控和远程故障排除方案是一种可行的作法,目前主要应用于晶圆生产线、封装测试、液晶面版生产线,以及利用计算机控制制程的传统产业生产线。
杨学礼分析,透过计算机的实时监控,将原本分散的产线机台集中管理,可精简人力,降低工厂的人事成本支出。而透过远程故障排除,能有效解决产线停摆的损失,且开放多人透过网络在线实时观看及回播,协同作业解决问题。除了第一时间的解决问题,也能能将制程完整的录像下来判断问题所在,并作为后续检讨的依据。
MES制造执行系统 提供最“实时”的生产管理
现今的制造业者必须随时面临订单的不稳定性、生产良率控管以及库存压力,因此生产流程管理不再只是自动化,更需要智能化。
与会进行演讲的台塑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顾问孙伟晋指出,以实时生产管理系统建构智能工厂,除了减少管理成本,更能协助企业创造利润空间。和传统工厂相比,智能工厂的最大特色是能够配合订单的生产需求,实时改变生产的模型与作业。
过去制造业者在面临工厂管理时,最头痛的问题包括:无法立即掌握现场状况、必须投入大量人力收集资料及重复抄写,所得到的资料又已失去时效性、不同部门提出的数据不一致、数据过于庞杂难以分析整理、重工制品的进度及流程,还有退货品如何处理。但这些问题在工厂导入E化之后,都能或获得有效的改善。
MES就是所谓的“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在E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用于追踪、管理制造活动中的在制品(Work in Process)、原物料、机台状况、制程预定生产状况,与实际生产结果。MES能实时满足来自客户与制造现场的需求,协助管理单位做出正确决策。
事实上,智能工厂的价值不只限于让业主添购全新的自动化设备,更要能够将工厂现有的异质生产设备,纳入整合管理,也可以为业主撙节成本。
案例分享:大同智能工厂节能方案
国产家电品牌大同公司早在20年前,即开始提供中央监控系统SCADA的服务,透过集团资源整合下,推出了全方位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可掌控工厂的空调系统、锅炉系统、配电系统、空压系统、生产线管理系统,提升效率减少耗能。
大同股份有限公司监控系统处主任孙永富指出,目前工厂内各系统均已搭配环形网络进行整合,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在工厂中所有的CCTV、二线式照明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系统及电梯系统,都已透过中央监控系统互相连锁动作。一旦当有异常发生时,可连动跳图显现对应的实时影像,除了记录于监控主机中,当然也会同步发出简讯通知相关人员。
采用智能中央监控系统后,可以透过监视生产信息、设备状态,进行在线诊断,系统更会自动提示设备状态的维修警示,如果有设备老化或损耗的现象,也能及早察觉,甚至可以自动预防保养与备料,这些都能降低产线运作的潜在威胁。
综上所述,工业4.0可谓展示了未来制造业技术的基础。生产效率、速度、灵活性是未来在智能制造基础下,所有工厂应掌握的重要课题。透过自动化控制和实时监控,智能工厂早已不是未来蓝图,而是透过各种系统智能型整合,成为落实在工业中的实质应用。
分享:冠卓咨询
说明:转载请注明“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