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喝彩时,以人为本的精益落脚何处?
以人为本这个词无论是在政治竞选还是在企业管理中,都是频繁出现、吸引眼球的。在中国,无论是外资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政府还是其他服务性机构,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多的时候,它是大家奋斗的目标,是管理的根本。然而,做到却很难。
这一周有幸参加了一个客户的前期调研工作。本以为又是一家停留在精益制造门前徘徊的过客,需要我们做指引的工作,可是到了现场才发现众多的不同。客户的特殊性在于:
一、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产品不流动,只是设备流动作业。
二、人员架构复杂,且管理上跨部门、跨技术,人员素质、能力差距大;
三、作业现场环境无法改变,或者说改变的投入成大太大,可行性不高;
四、薪酬架构固定,无法调整;
五、作业现场、地点频繁发生改变,且作业时间、方式固定,不能简单的靠增加工时来提升效率。
当我在现场看到一线作业人员辛勤作业,他们在烈日下光着膀子挥舞着工具时;当机器发出轰鸣的噪声,让人头晕目眩、无法忍受时;当扬起的土灰弥漫在整个现场,让人窒息时;当四处无人,没有观众喝彩、没有客户表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微薄的收入(相比白领而言)时;我默默地思考着,聆听着客户的介绍。“我们需要精益管理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安全指标,防范于未然,我们需要更好的管理方法来培养我们的团队成员,让他们能学到更多,充实自己;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有效方式降低成本,从而赢得一些空间,让我们的员工尽可能多一点自我调整的时间,早点离开现场,他们太不容易了……”
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了事物的表面,却从未考虑过潜在的因素。就如同我们日常接触的很多人和事,我们真的有问过他们从何而来吗?有多少人默默地在实现这一切,为的只是创造一个便利的空间。
我们都在谈“以人为本”,我们需要让机器服务于人,让自然资源为人所用,让人的工作、生活环境更好,所以,我们在改善。然而,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真的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让“以人为本”和这些人挂钩。否则,这真的只是一个口号了。
也许,不是所有的精益工具都适用于这个项目,但是,很肯定的说,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建立安全预防机制,可以建造一个适合企业自身的人员培养系统。至少,这是我们能做的。
与此同时,我们不需要把这个项目考虑的很复杂,往往返璞归真才是根本。客户已经尝试在现场推行5S,虽然那只是一个开始。客户已经经过一轮简单的精益知识普及,但是涉及到高端的精益工具应用以及针对现场进行作业调整的方式方法还有待交流沟通。但是,鉴于行政力度支持和管理层的支持。我想,这是好的开始。当然,我们也需要创新,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对类似于“服务加项目”的生产管理方式要突破限定,并结合企业的背景,合理的运用精益方式来改善。
期待那些工作在一线的员工能够通过精益之路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分享:冠卓咨询
说明:转载请注明“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