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精益实践在中国III》的精益之路
“陆佩新,曾任职美国杜邦公司20余年,负责制造管理,并领导中国团队实践’杜邦生产系统’的本土化。陆女士热爱精益,思路慎密,有实战经验,是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
六年前,应赵克强博士相邀,我们公司在《精益实践在中国》中分享了在中国工厂实施精益的一些收获。时隔六年这套系列书籍已经出了第三本了,精益的实践及精髓也越来越为国内的业界所熟悉, 而且也逐渐从运用精益的工具转变到建立精益的文化。
《精益实践在中国III》包含了从国企到民企,从各类不同的制造产业到不同的服务业的精益之路, 各具特色;特别可贵的是,这些案例中不仅分享了成功,也分享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各困惑和挑战及主要领导如何坚定信念、引导员工参与,一步一步扎实向前的经验。这本书对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者有着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在每一个公司精益的推动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借口“ 和阻力,如果主要领导对精益及其意义没有深刻的理解,就不能坚定信念,化解阻力,持续推进最终取得有形和无形的利益双收获。所有高层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实际推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书中有关高层领导如何支持、引领团队突破阻力, 有两个比较突出的案例:
《 中集重型箱体无叉车,省行车改善之路》案例中,公司以安全和效率为动因,挑战传统思维, 运用精益理念及工具对生产现场进行改善改善,取消/节省了一般公认的大型部件制造车间都需要的叉车及行车,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想法,但在高层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的根源;同时减少了搬运,提升了效率。
《安镁精益之旅-回归原点》案例介绍了该公司曲折而坚毅的精益之路。该公司从整个价值链出发,从建立拉动开始。 但拉动建立后由于一直未被关注的质量问题导致了设备综合效率下降的情况,面对反对的声音, 总经理的话 :不是拉动产生了质量问题, 而是拉动让我们看到了要解决的质量问题,为团队指明了方向,坚定 了决心。当团队因为在生产现场运用各种工具进行了一系列质量改善活动却没有多少实质性进展而感到沮丧时,总经理让团队跳出生产现场而转向关注其前端流程即新产品导入流程又使得水面下的冰山浮出,解决了质量的源头问题;而后在使改善成果可持续的问题上团队又经历了另一个曲折。虽然艰辛,却始终向前。
精益的故事通常都在制造行业,而这本书另外吸引我的地方是还有三个服务行业的案例:
西贝莜面村的餐饮案例,从上菜时间和菜的质量这两个客户体验的关键点出发,进行改善。餐厅在下单后,会给顾客一个沙漏,这是一个用来计时的目视化工具,让顾客来进行监督上菜的速度,同时也会告知客户如果菜品口味不好可以随时提出。 这种让顾客进行监督的做法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实打实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质量的改善。案例中详细介绍了这些改善的细节。本人也曾经去过西贝餐厅, 实地感受到了这一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理念,而且每一个员工都表现出发自内心的热情和积极性。
书中最后两个案例都是医疗行业的: 广东省中医院和东莞康华医院。两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让我们看到了精益理念和工具是如何应用于医疗行业的。广东省中医院的案例着重在提升医院的各项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东莞康华医院的案例则是详细介绍了如何降低术后感染率。 在康华的案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通过让所有相关医护人员参与其中,献计献策,使医护人员从害怕找问题到主动寻找和解决问题, 从而形成了持续改善的文化。
所以, 不管你是那个行业,不管之前的精益经验有多少,《精益实践在中国III》都会给你和你的单位,你的部门带来收益。
分享:冠卓咨询
说明:转载请注明“精益企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