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作为日本企业管理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教育业等几乎全部的业界,早已被国内企业所熟知, 甚至被加上安全,节约,学习等形成6S,7S,8S 有的甚至到10S。有关于5S的标语不少见,但在实际工作中能彻底推行5S的企业少之又少,为何这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却难以落实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对5S概念的不理解, 大家都知道5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5个词是来至日语,因为文化差异,我们光从字面上看是很难理解他们在日语中的真正含义,有人把5S理解为搞卫生,说自己公司装修的很漂亮,5S搞得很好,让人哭笑不得。也有公司请了顾问进行讲解,整理就是把有用的物品他没有用的物品分开;整顿就是把有用的物品分门别类进行管理;清扫就是把工作场所,设备等地方的灰尘和污物清除干净;清洁就是要做好整理整顿和清扫的工作云云,听上去还是象让大家去搞卫生,不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实际上5S真正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整理丢掉不需要的物品可以节省保管费用,通过整顿实现物品的定置化,节约查找的时间,通过清扫减少灰尘和污物的影响,提高作业效率延长设备寿命,而清洁的目的则是对清扫发现的问题点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说5S的意义是在于帮助企业盈利。不明白这个一点很难理解5S的重要性。
2. 把管理人员或员工误认为是责任者。 5S的责任者应该是谁呢?管理人员还是员工?都不是,5S的责任者只有老板本人才能担当。比如说哪些东西要丢掉,员工能 决定吗?不能,只有老板授权才能落实。当货物过多超过定量标准时是停产呢还是修改定量标准呢?只有老板才能仲裁得了。所以说5S的责任者只能是老板本人。
3. 管理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说教工作。推行5S工作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去引导推行。如何建立与5S相应的规范?建立什么样的规范?规范之间的重叠干涉如何处理?如何执行?这些工作都需要管理人员去分解细化,规则肯定不是越多越好,越严越好,而是要与企业的环境相适应,特别是现在90后的员工自我意识都很强,不适宜的条条框框不会被他们所接受,如何制定适合的规则的确是对管理人员能力的考验。建立了规则后,还有更为麻烦的事就是监督落实,因为5S的问题点多为繁琐的小事,不会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靠管理人员婆婆妈妈的的去说教督促落实,这并非一天两天的就能改变的,而是要长年累月的去坚持落实,没有一定的定力的确难以坚持。
4. 员工在公司没有归宿感,对公司的前景不乐观。如何能让人心甘情愿的坚持去做5S工作, 就涉及到了5S中的最后一项“素养”,素养也可以说是一种信念,相信我们只要坚持这样做,公司就会盈利,自己也会受益。如何让员工建立这种信念,那就要看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薪资水平了。如果员工整天想跳槽,5S工作肯定做不好。
5.误以为推进5S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当然在5S的推行初期还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宣导指引,等形成习惯后投入的时间就会逐步减少了。
做成这个样子很简单,但每天使用后又能归还成这样就是功夫了。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