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是精益工具里较为高端的一个工具,这里的看板KANBAN不是指工作场地的显示和记录状况的白板,看板在这里是一种触发信号,而且尤其是指拉动方式里的触发信号。较为复杂,却意义重大。看板作为拉动的实施工具,作为准时生产JIT的实现方式,起的是个触发的作用。
两箱系统(two-bin system)是很好的个入门方式。典型应用于生产区域的小零件(比如螺丝螺帽等)的货架上,这样的小零件的缺货会影响生产区域的装配作业,而如何补货也是个棘手的问题。两箱系统的做法是,将零件盒中间加一层隔板,前后各放一袋零件,拆前面的一袋开始用,在后面的一袋下方放一块红色的牌子,标有零件号,也就是看板。当第一袋用完,从后面的第二袋到前方的时候,第二箱底部的红色看板即呈现,则手工将此红牌插在货架上。因而便于补货人员在定期巡视时可以查看到什么料缺了而需要补货。执行这个两箱系统的时候,需要对每个料号的零件的体积和最小起订量、以及单位生产使用量进行一定的计算和平衡,也对物料补给员的巡视时间进行相应的匹配(比如是每两小时巡视一次、还是每天一次)。而这种实物看板也可以由电子看板来替代。这种典型的看板的应用,是一种触发信号,对于在生产现场的最低库存和保证不断货的顺畅供应间的平衡下的一个补货的触发信号。也有做法是把这样的小零件的现场货架外包给供应商,供应商每天有人来负责检查巡视缺货状况,并予以补充。这种两箱系统的看板方法,促成了生产现场的小零件和使用方和补充方的良性互动,从而得以取得不断货和最低库存间的均衡。
对于工序间的WIP在制品、半成品、原材料的搬运中,看板也是有典型的运用。为配合JIT的准时生产,只生产需要的量,当生产指令从生产线末端朝前方传递,同一条生产线上的内部看板为不增加额外的浪费而可以省略,因同一条生产线在拉动生产中趋向于单件流,所以每个工位只有一件WIP在制品,当完工的在制品被下一工序取走,即触发此工位的生产指令。这个取走零件的过程即看板信号,同一生产线内部可以省略实物看板。而在生产线之间、或生产线和物料区之间,则会因生产指令的传递,需要和生产指令相当数量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则此时就需要用实物的看板(标有所需料号和数量)去到物料区(或上一生产线的WIP在制品的成品区,也叫超市)用看板来换取对应数量的物料。而被取料的地方,则因接受了取走料的看板而触发了他们的生产指令、或是让仓库或供应商补货的指令。如此类推,看板从生产线最末端从后往前倒推而逐级触发生产指令、补料指令。由此形成拉动生产,也就是JIT准时生产。
看板的数量需要根据条件进行计算,这里不做详述。看板的作用是进行指示、目视化管理、控制制造过剩、工序改善工具。通过触发拉动的过程,来链接联系流动的前后的配合在JIT所需求的“只在需要的时间、以需要的品质来生产需要的品种的需要的量”,通过看板来传递需要的品种和数量,来严格管控取用、补充、生产的数量。从而有效的控制过量生产、实现按需生产(即拉动生产,而非计划式的推动式生产)。
看板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前提条件,除了对流动的实现(精益五原则里的先流动再拉动)、对拉动的设计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任何时候让实物和看板的标识数量或现场库位的标识数量所严格吻合。现场的生产区域间的物料取用,往往有存储零件的储物箱,根据箱体取用时直接以看板交换或是以插有看板的空箱体来换取放有所需数量的箱体。而对于供应商送货和补料的触发信号的看板,也是类似的用法,或者以电子看板代替。
看板是精益的高端工具,虽形体简单,但却需要严格的先施行流动成功后、进行拉动设计并严格实施,以及其他周边配套的整体设计和协同执行。看板的计算和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看板不值得当成一种炫目的工具去推进,只会得不偿失,只有在企业的精益推到一定基础后才有必要去实施。对于做不到流动的企业,盲目施行拉动、看板、JIT都是不理智的行为。
看板的形象实例就是我们在某些面馆点餐的时候,收银台打印的纸条,要么是服务员负责交给厨房,要么是我们自己交给厨房。而厨房根据收到的条子上的订单内容来安排“生产”,此纸条就是典型的生产触发信号,即看板。有此看板,保证我们的按需生产、及时生产而绝不多生产。生产线的看板略复杂,却原理一样。服务业等其他领域也一样有看板的应用空间,而不必只局限于生产。简言之,看板就是拉动生产(广义的生产)的触发信号。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