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 1 决定目标,再运用资料
获红杉资本投资、以大数据和人工智慧替客户精准投放广告的Appier执行长游直翰表示,时常见到客户因为手上有一堆数据,就毫无目的的丢出来,想“做些什么”,但其实应反向思考:“先决定目标-再来运用资料。”
“大数据不是万灵丹,不是做了就能百分之百解决所有问题。”尹相志也呼吁,企业对大数据不要有过度遐想,应在导入专案前,先清楚想好产出,才有意义。
Step 2 设立专案,跨部门整合
蒋居裕认为,大数据其实不只是科技,更是企业管理议题。执行大数据专案时,企业内的高阶主管确立目标后,应设立专职的单位负责,且层级越高,才能方便跨部门的整合。
尹相志也认为,即使大数据专案只是一次性的导入,结束后也需要有专职人员持续搜集、整理资料,有助下一次专案启动。
Step 3 条件评估,需多少成本?
确立目标后,则要评估自己的企业,究竟得选择什么方式、耗费多少成本来执行大数据专案。颜均泰解释,如果企业的数位化程度高,一切的商业行为都有数位纪录,执行专案将容易许多。若多数纪录还是纸本,得先依靠人工或软体建档、重新搜集资料’将大幅垫高成本。
Step 4 搜集数据,提早数位化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策略学副教授陈威如认为,用数位、自动化的方式采集数据,在数据时代格外重要。
他举例,过去,多数的餐馆因为没有数位化,无法掌握客人的面貌与消费习惯。“未来,如果大家都数位化搜集(顾客资讯),可以互相分享、交换数据,只有你还在用纸跟笔,人家都知道顾客吃喝玩乐的形态,你自己盲目的打仗,最后就会被排挤在外。”也就是马云说的,小商家如果没加入数据时代,便会被淘汰的原因。
Step 5 资料分析,须产业内知识
资料分析是大数据执行时最难的1个步骤。负责分析的资料科学家,除了要有程式运算、建置分析模型等能力,还要具备充足的产业内知识,才能让分析不失真。
胡育铭表示,一名好的资料科学家至少要花五到十年养成,台湾通常只有百大企业等级,才有能力自行培训。即便是在大数据产业内,这样的人才也相当稀少,年薪至少三百万元起跳。
Step 6 执行与改善,让数字说话
大数据的分析结果,通常只能告诉你问题所在,最后仍需要人来执行。颜均泰举例,曾经替一间企业用大数据诊断后,发现生产时许多无效时间,是每个生产站之间搬送的过程。最后,是跨产业、辗转向汽车业取经,才解决问题。
游直翰并建议,台湾中小企业主要从靠直觉、手感来做决策,转为根据数据做决策,相信数字所说的故事,才能让大数据发挥功效。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