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类社会正快速步入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时代。新的制造业思维就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实业领域开始导入互联网元素、互联网思维。
工业4.0核心
回顾一下工业4.0的由来,不仅仅是德国人,一直以来有很多人在硏究生产方式的演变。
工业生产方式的演变大概经历了5个阶段:最早是手工生产,这种模式目前在珠三角、长三角还有;后来有了福特生产方式,叫做大量生产、规模化生产,通过内部的分工,先生产零部件,然后大量生产组装;日本企业发明了精益生产,从现场管理到精细的物流配送,整个都是流水线的生产过程;在精益生产之后,出现了大规模的定制,也叫大量定制;大量定制再往前走,就到了顾客定制,一件一单,一个一单就是一个定制。工业4.0实际上就是顾客定制,通过智能化的制造系统、软件等,解决顾客定制的需求。德国在工业制造领域经验非常丰富,德国政府于2013年就提出了《德国2020高科技战路》,政府的战略是把工业4.0和制造4.0作为核心。
为什么是德国?德国一方面有基础,第二还是要争夺下一代的制造行业优势地位。德国人的想法是要向全世界提出制造4.0的标准。整个一套制造标准的载体表现为软件。德国人现在要搞好软件,因为智能产品要有软件支持。
德国人提出的工业4.0核心是什么?从输出来说,就是智能,用智能化的方式输出智能产品,而智能化的方式就是CPS。
工业4.0是将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集中在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平台之上,实现资源要素与生产要素的充分整合,是智能制造的结晶。
智能生产体系
对于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或者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其基础就是互联网。而互联网基础是什么?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首先实现了人和人的连接,下—步要实现人和物的相连。而最困难的是物和物的相连。物联网的信息是海量的,支撑物联网的是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在这些基础上会形成智能生产体系。社会的信息互联,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智能生产体系,企业内部是智能生产体系,要和整个价值链、生产生态链形成智能生产体系。通过智能化的生产体系,能够产生智能化的产品。智能化产品就包含了个性化的东西在里面。
举个例子,在日本施工的工程机械都是租赁的商业模式,没有人买机器,都是向厂家租赁。日本有一家做工程机械租赁的企业,通过智能联网监测租赁出去的机器,挖掘机有没有在操作,如果发现它长时间不操作,就意味着存在交不起租金的风险,马上就去找客户,停止租用合同。机器只要每天在开动,他们就放心了。
国内成功案例
从目前国内制造企业来看,只有一个服装品牌—“红领"在做智能生产。它是很老的品牌,后来服装行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受到了冲击,红领的老板逐步放弃了在线下做专卖店的路径。
他开始硏究一种新的模式,就是纯个性化定制,目前还基本上没有面对国内的消费者。订单全部来自美国和欧洲,美国和欧洲的小裁缝店,把个性化的数据传到红领,他们便迅速回应。
回应的速度多快呢?7天交货。整个过程很简单,先给客户量体,这一环节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智能化,从脖子开始,48个数据系统是用10年时间总结出来的。数据一旦输入之后,在电脑里就会看到虚拟的版型,版型细节是可以调整的,比如扣子要金色的还是黑色的,选择什么领子、什么内衬等等,这些小地方都可以调整。然后进入制造领域,这个时候就看不到人了,仓库里面把物料调出来,成衣的面料、辅料都调出来,自动裁剪,然后就是流水线加工。
这个生产系统最核心的特点就是“一件”即"一单”,每个工人在加工每个环节的时候都有电子标签扫描一下,看这个衣服是什么要求,然后在做下一件。
整个生产系统类似于一个3D打印的模式,每个都个性化,把版型做出来,用软件控制,自动剪裁。在ZARA公司来说是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而红领更进一步,变成了一件衣服一个订单。
这是目前国内在工业方面所见到的唯一的智能化模式。红领下一步要健全的就是信息采集系统,现在都是小店的裁缝师在量。这就是国内的红领模式。
智能生产系统输出的是个性化产品、智能化产品,高效率、低消耗、实时回应。因此生产交付期有保证,而交付期是客户最关注的。它是高度自动化的,所以可能对未来的就业有很大冲击。它是机器人的集成,整个生产线都是机器人。当然机器人是广义的,高度智能化操作,机器人与机器之间信息是联网的。
在智能生产体系中的要件有4个:第一个是传感器,是信息系统都要有传感器;第二个是数据存储,包括硬件和软件;第三个是微处理器、芯片;第四个是软件。德国人致力于硏发操控智能产品的软件,占领制高点,软件是来来智能工具的重要点。
中国制造业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要有所作为,不能被落下。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