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一种文化,或称基因,去谈方法和路径,是苍白的。
日本文化是一种什么东西?它对人的行为模式产生哪些根本的影响?——此次研修的精益顾问Brad Schmith以一个外族人的眼光,同时又是浸淫日本多年的感同身受,来解读日本文化,既到位,又简明直接。
这也是我们本次精益生产研修班7月6日到达日本工业城市名古屋后,马不停蹄上的第一课——由能讲一口流利日文的白人传教士的后代Brad Schmith颇具苦心地传授,关于包括如何恰如其分,并且“得体”地在日本文化中与人相处:
◎ 日本人称自己为“大和民族”,故处处讲求和谐,他们追求的和谐除了自己家庭内部外,把公司和整个国家都当成经营和谐的环境,所以,和谐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和工作重心。
◎ 追求和谐最大的秘诀就是自律和克己。遇到事情和问题时,为了保持和谐,尽量地克制自己,而不是攻击或抱怨他人。
◎ 采取任何一个行动前,要考虑这么做是否有利于环境和谐,简言之,就是要多为他人考虑。
◎ 为了保持和谐,个人的欲望应该得到控制。
◎ 做事情的原则是,不要给他人添麻烦。
那么何谓“克已”呢?它对行为模式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Brad 在写字板上分别画了三个身体微曲、45度鞠躬,90度鞠躬的小人,并身体力行地频频演示,在哪些场合运用此礼。
◎ A和B是朋友,假如C侵害了A, 作为朋友,如果是其他国家的人,B很可能为了保护A而去攻击C。但如果是日本人,B会很恭敬和C行礼,并送礼求情,请C不要侵害A,这样,不但A和B保持了和谐,C也和AB保持了和谐。所以,日本人追求的是更大范围的和谐。
◎ 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公司首先要接受的培训是早上怎么问好,天天都说恭敬地行礼并致“早上好”即便是学生也讲了十几年了,为什么还要专门花时间训练呢?这就是要让新加入公司的人,对于每天大家见面问好的事情有足够的发自内心的尊敬,以晚辈的身份工作,保持谦卑的心态,有利于工作关系的和谐。
◎ 做错了事,一定要有诚意认错,不认错会是更大的错误。如果某人犯了很大的过错,只要他真心诚意地鞠个90度的躬,并面带悔意或者眼噙泪水,再大的过失也会被原谅。这对于一定要追究责任的西方人来说,未免太感性了。
◎ 遇到别人出问题时,日本人会克制自己求得和谐,他们认为对错误纠住不放表现出怒气的人,是不成熟的,也不可取。
◎ 日本人很自律,表现在上地铁时,大家会很自动地靠两边等待下车的人先走;如果两个人住一间酒店房,前面的人用过洗浴间时,会清理干净方便下一个人使用;在公共场合,会很注意自己的行为不会给他人造成不便如大声喧哗等。
看着洋人Brad恭敬并且虔诚地演示作为一个日本人,如何在现实的环境中维护“和谐”,并且一再很当回事地提醒我们说,在日后的考察学习中,遇到日本企业,介绍自己时,一定要谦虚有礼,比如像“我们在中国是家大公司”——这样的表述完全不恰当,而“得体”表述的标准答案是“我们是一家小公司,我们的管理者对精益制造知之甚少”。
置身这样的场景中,你会很快得出结论,为什么自大的美国人,费几十年之功师从日本公司,引进精益制造,最终如此心灰气馁——这一套,对于崇尚自由、开放、竞争的美国人,无异于鬼扯;而对于崇尚自我的欧洲人,可能更无从说起。
中国人可以吗?
据说,1990年美国人出版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将丰田生产方式(后来丰田生产方式被称为“精益生产”即起源于本书)介绍到中国时,我国学术界与生产企业对从美国转口的TPS的热情也曾经风靡过一段时间。十年前,中国某汽车企业就已经宣布实现TPS所能达到的“一件流”、“看板”等精益生产方式,但是,今天来看,这种努力并未获得真正成功。十几年来,对实施精益生产的热情冷却了。
基因真的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吗?
“大家都认日本人运作工厂时候有军阀作风,但企业运作得又很好。很多公司,接受关于精益制造方面的顾问,想提高;但是顾问一走,公司就会回到原位。”对于过去数十年如一日,试图COPY日本精益生产方式的失败,Brad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还不会思考!”
在Brad看来,TPS带给外来者的价值核心,并不在于引入它的某一种生产模式、或者方法,比如“看板”,“一件流”等,对不同基因,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出身的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精益的思维”,Brad说,“重要的是see something,,必须思考,why?how?为什么,怎么能做到?如果只是简单copy, It donesn’t work!”
TPS思维的价值精髓是什么?
实际上,在BRAD看来,企业诞生的基础,文化,基因不尽相同,但是运作一个企业,其它共性的东西无处不在,而在对待和处理这些“共性”问题时,我们思维的差异,才是决定行为模式,并最终分出高下,成败的关键所在。
“精益思维里边,对浪费、价值的理解,是最核心的两个思想。”,BRAD说,关于浪费,价值的不同处理,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我们创造价值和浪费的比例是多少?大部分公司都把注意力放在创造价值那部分,而忽略了我们经常创造了30%,却制造了70%的浪费。”
他举例说,假设一名打字员,希望改进她的工作,“你认为他的注意力应该放在打得更快一点,还是关注一下她浪费的那部分?”BRAD认为,事实上,哪怕她打字的速度再提高一些,她创造的价值也不可能有更大提升,而如果管理者为其减少一些不必要参加的会议,减少部分重复的工作,她的效率将会提高得更多。
这就是TPS的思想核心:转变思维方式,关注彻底杜绝浪费,而不是单纯追求价值创造。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