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佩服身边零星的朋友可以在一家公司坚守5年以上,他们就像一个在婚姻关系里自始至终的优秀伴侣,也像在学校里刻苦努力从不调皮捣蛋的三好学生,身上所散发的光芒让身边的人都黯然失色。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每人的职场周期却不尽相同。今天就来说说,那些在一家公司1年和5年的人,有什么区别?
1-2年:提升自我,勉力前行
如果你是职场小白,恰好入了一行,今年的就业竞争又很激烈,无论这份工作是不是你理想中的那个TA,最好还是踏踏实实干个一年。
不出意外,刚工作时期的状态,很像我们在大学里1、2年级修通识课,那是每个人都必上的。同样在职场,一些通用的处事规则、待人接物的方式、一个项目的执行流程、公司的组织构架,甚至是打印机的使用、发票的贴法都可以去学习。
此时,最好放空自己,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周围的养分。下班后,则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断提升自己。
如果你要问,万一眼前这份工作让人费神费心、没时间去沉淀怎么办?不妨搬出让很多成功人士奉为至理名言的“一万小时定律”: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大学同学小A就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报了一个编程的班,1年后妥妥地从一个文员变成了程序猿。像所有潇洒的人那样,当你也具备了目标公司所需要的能力时,不妨再挥挥衣袖,向原公司告别,感谢1年来对自己的栽培;并向以前那个“职场小透明”的自己告别,喜爱就是第一生产力,不妨去你向往已久的新职位上大干一场。
3-5年:坚守如一,跳跃升级
当你已经决定在一个行业里扎根,它必然是你钟意的、又或者说是你有信心做出一番成绩的。
但在几年的工作时间里,有经验的员工可能会被日常琐事积压得产生厌倦心理,以至于忘却初心、离弃而去;他们身上还有可能生发一件可怕的事情,那就是僵化的思维模式。
不论是玩游戏、做攻略,还是说话聊天、作文写稿,所有场景通通存在着套路,把以前的东西套用一下现在的任务,把好做的工作留给自己、难啃的交给毫不知情的新人…
初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回想一下,我们每天上班会做些什么呢?是不是⅔是一些杂事琐事,而⅓是我们真正想做的。比如小洪他就是喜欢做创意性的工作、不太喜欢粘贴表格分析数据,但是两者都是他的工作职责。
接受一个事物必然要接受它好的与不好的两面,既然爱一份工作就要接受它的所有。
至于套路,虽然有时候挺灵验的,但往往只能玩一遍。比起套路,更应该思考怎样把寻常工作做到最好,然后向更高难度挑战,完成别人实现不了的任务。“只有做到最大程度的不一样,你才最大程度的被需要。”
踏实用心、不玩套路地走过几年后,然后审视内心,看看自己最想拥有的是什么?是更高薪资和职位,还是更多机会,然后就放手一跳吧,在变化的裂痕缝隙里抓住新的曙光,把它编织成可以包装自己的华美衣裳。
5年以上:审视全局,理性转型
有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任何事物到一定阶段都是相通的。不同舞种的基本步伐,不同文种的情绪流露与表达,不同工作中的基本思维与解决办法...
爱因斯坦不仅“相对论”信手拈来还会小提琴,《我不是药神》的徐峥不仅是主演还是监制,僧人不仅武功高强他还会扫地…
5年以上、乃至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让你具备了对行业一览众山小的魄力与胸怀,人脉有了、资历有了、经济条件也具备了,那么你可以做的事情更多了!
行业边缘地带往往存在着更多的机会,打个比方,就像《侏罗纪世界2》里的暴烈迅猛龙,两种不同的基因合成后,让战斗力大大提升了。
马云的阿里就把互联网与金融很好结合在一起,某宝成为了全中国妇女的朋友;韩寒、咪蒙等写作高手高高手纷纷进入影视行业,打拼出另一番新天地;美团不仅卖吃的还能打车,在滴滴上不仅能打车还能买到吃的;还有那么多《跨界歌王》《跨界喜剧王》节目的出现,让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人。
工作5年之后,利用自己的所有资源,试着去行业边沿地带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可能它会带你发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最后说一个故事吧,有一个职员工作量是别人的2、3倍,天天加班,每次完成后的工作还要受到锱铢必较的修改意见与厉声批评,薪资待遇也不是同等级别中最高的。
他最后离开了那家公司吗?并没有,后来项目易改,变得越来越有难度,原来挑肥拣瘦、偷懒耍滑的员工走了很多,但是他一直在那里,升职加薪也不在话下了。
每个公司都安装了一台计时器,随着能力的提升,计时器上的剩余时间也在变化。有一个不让时间计时器把你变得心慌慌的办法吗?
那就是用“工匠”的心态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任时间如何变化,心中自有一杆衡量自己的秤砣在说话。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冠卓咨询老师对项目组的全程辅导,通过做项目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问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并让我们的管理人员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公司总经理 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