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商务场合的饭吃得很累?
商务场合的聊天也很累?
而朋友间就不会,那么放松那么自然。
还有,譬如在初次认识见面中总有些行为我们觉得很尬或很无趣。后来我发现,这种累和无趣有多种原因,譬如商务洽谈涉及到目的和利益,初次见面太注重自己的形象树立,受此牵绊,难以释放自我,自然不如和在朋友一起时轻松自然。双方觥筹交错,友好会谈,似乎世界充满爱,但商务毕竟是有责任和目标的,目标的达成,不单靠友好,更需要利益牵动以及坚守目标,而秉承世界充满爱的过度友善的朋友们,是否有时功亏一篑恰恰在于过于友善。
过于友善这可能出于善意的动机,但往往因为太过注重人际和谐而不能坚定自己的目标,这就尴尬了。
我们或许在很多地方都听到过对过度友善的批判,指责不懂拒绝会助长别人的得寸进尺,最终损耗自己的人生。过度友善有时会激发对方的控制与进攻,其实在社交场合,过度友善也是人际关系的杀手。因为让人觉得你没有自己的看法而被忽略甚至会被误认为“伪善”而被拒之心门外,融不进圈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过度友善的人陷入了三个误区。
他们认为否定别人似乎就是关系的幻灭,希望认同一切。如果对方说这个世界快要完了,他们会立刻点头表示同意;一秒后,有人提出一个世界大同的预测,他们又会一样表示同意。
我们说出一些智慧的简介时,他们会显得很兴奋。
有时即使我们胡说八道,他们大多仍然会很配合得表现出兴奋。他们很善良,不忍心伤害别人和关系中感觉上的和谐。他们的认同似乎是惯性的,而没有遵从内心给出的建议和声音。
第二,他们实在乱夸一气,他们夸赞我们说的一切,而那些恰巧不是我们看重的东西。他们称喜欢我们的伞,或者衣服是他们最欣赏的品牌,涂抹的口红漂亮极了。但如果这些与我们的意义感或者成就感毫无关系的话,那么就都不是重要的。
每个人都乐于被夸赞,而有时给出问题的所在是对别人更大的帮助。
第三,他们友善到近乎完美。希望照顾到关系中每一个人,他们指出你的穿着多么得体,工作多么体面,家庭多么完美。他们取悦了别人,抬高了别人,使人沉醉于赞美而无法发现甚至不敢暴露出性格中孤独,忧郁的背面。他们湮灭了自己,在人际中负累前行。
相比之下,不那么热情友善,但懂得分寸的人一定会牢记以下三点:
1. 意见不同不是件糟糕的事,交换观点会让气氛热烈。
当我们没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威胁时,就能从对手那里学到有价值的东西。而能够“温柔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人就更厉害了,他们经常能获胜于无形。相信你们都遇到过一类人,和你商量某件事的时候态度非常nice,诚恳客气,让你如沐春风……你觉得这次谈话很顺利,满意地离开了谈判桌,然而回过头才反应过来,似乎对方并没有做出让步,反而是自己被说服了。这样的人在商务谈判中可不就是无往而不胜吗
2. 人们只想在他们真正骄傲的地方得到赞扬。
因此识别别人的真正需求显得至关重要。面对表现型的人时,就不要吝啬你的对他们的赞扬;友善型的希望被人接纳,多多关注他们;控制型的人看中的是高效地获得成果,因此认可其成就是获得他们认同的不二法门;而擅长分析的“理科生',他们是数据和逻辑的忠实信徒。和他们一起用数据说话,夸赞他们的分析能力,一定能让他们有“终于有人和我说话在一个维度”的感觉。
3. 让我们雀跃的并不是那些取悦我们的人,而是懂我们的人。
而人在软弱的时候,“被懂”的需求会更加放大。在焦虑和伤心时,具有同理心的人会本能地运用自己的经历,来和他人共情。我们可以把同理心初步理解为“换位思考”,能够理解对方的处境,还能够以深入进这种处境中,体会其中的情绪。可能有点换位思考的感觉,但又不全是换位思考,同理心还需要你从别人的处境中出发,来思考、感受可能做的选择,甚至做到“换位行动”,而不是简单的只是知道处境而已。
过度友善的人有时会想表现出一种真挚的谦虚友好,但问题在于对自己能不能照搬过去的做法取悦对方感到没有信心,从而只能一味的更加友好来增进关系,因此容易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请记住,要想成功取悦他人,我们必须要先冒着惹他不高兴的风险,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吸引人的魅力来源于一种内在的安全感:我们承担得起社交失败。准确地识别他人需求,谈话间进退有度,是一辈子的修行。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冠卓咨询老师对项目组的全程辅导,通过做项目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问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并让我们的管理人员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公司总经理 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