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某个营销群里看到一段话,大意是说:
战略定位策划,得40岁以上的人才能做;
营销策划,30岁左右就能胜任;
广告策划,20岁就可以做了;
我觉得说得太对了。
只有思维僵化不思进取知识结构再也没有更新过的中年人,才会抱着这种盲目的优越感,把过时的理论还当成宝贝,把无用的年龄资历还视为门槛和壁垒。
在这个95后00后都出来创业的年代,竟然还有人相信40岁以上的人才能做战略定位策划。
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当然,我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它是说,战略太重要太高深了,所以对人性、对社会没有深刻理解的人,无法构建出完美的战略。
而要想理解人性和社会,当然得多吃几碗盐、多过几座桥,即得有资历。
但战略并非冥思苦想,在纸上起草出来一套完美的方案,然后分毫不差地付诸实施。
按照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的观点,战略的制定过程更像是一门手艺,一边动手实施,一边思考、修正,心手合一才是手工艺的根本。
战略很多时候是通过执行趟出来的,不是战略决定执行,而是执行驱动战略。战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摸着石头过河。
因此描述战略制定的单词应该是“雕琢、打磨”,而不是“计划、规划”。经过深思熟虑规划出来的宏伟战略蓝图,更可能的结果是被束之高阁。
行-思-修正,战略由此得来。对于战略制定来说,重要的不是精密而高深的思想,而是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并快速验证。
这就像是在爬山,当你在山顶俯视地面,你会觉得到处都是上山的路;但是当你在山脚下,其实上山的路只有一条。你只能遥望山顶向上爬,遇到走不通的时候就转弯、折返,然后继续向上。
对企业是这样,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如此。
决定你命运和未来的,不是你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学习-验证-再学习-再验证”这样的一个行动过程。
在今天这个飞速变化的年代,每天都在涌现新事物、新发明、新技术、新概念。未来1年的变化也许比过去10年的都大。
那你说,一成不变的资历还有用吗?过去10年的经验足以帮你应对未来1年的挑战吗?
在信息闭塞匮乏的年代里,知识的传递非常缓慢,甚至停滞,能力和技术的提升主要依靠师傅带徒弟,授徒甚至秘而不宣。这时候,知识就是社会的壁垒,资历是宝贵的财富。
但是在今天,一切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并进行快速学习。就连造火箭都完全可以自学,那么还有什么事是40岁能做而20岁不能做的呢?
所以你只能学习,放下已有的经验,从0开始学习新知识,然后验证。
2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收购大润发。
大润发是什么?零售行业的一个传奇啊。它曾创下连续19年未关店的记录,单店平均业绩超过3亿,包括全球巨头沃尔玛、家乐福都打不败它。大润发的创造人黄明端因此赢得“陆战之王”的美誉。
在阿里收购大润发之后,网上铺天盖地流传的是黄明端黯然离场时的一句话:
“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这句话震撼了所有人,其流传度和影响力之大,以至于黄明端出来辟谣,说自己没说过这句话、也没有离场。
但在,在线下零售业屡战屡胜的大润发,投入几十亿巨资打造的电商平台飞牛网失败,却是不争的事实。在线下零售业拥有20多年资历和战绩的黄明端,到了线上费劲心思,也一样搞不定。
黄明端曾对媒体公开表示,希望强哥和马云来骂我,我们天天找他们来骂,但他们就是不骂,我们心里蛮挫折的。
但毕竟飞牛网太小了,还入不了刘强东和马云的法眼。刘强东比黄明端小十几岁,黄明端难道不比刘强东有资历?但到了电商时代,一切归零,你只能回到起跑线。
时代在变,如果你不跟着改变,还想着躺在过去的业绩上沾沾自喜。那么时代抛弃你,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康师傅方便面打拼了十几年,做到业界第一,但在外卖业兴起以来,没过两年江湖地位就被取代了。
康师傅1992年创业,美团成立于2010年,康师傅难道不比美团更有资历?
美团胜在哪呢?是不断学习-验证-调整。2010年3月刚上线的美团是团购网站,随后团购烟消云散,美团变成了O2O平台,然后是生活服务电商,现在美团又成了外卖、打车、共享单车……
在这个时代,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快速学习-快速验证,飞速进化的公司和个体才能生存下来。
换言之,最有价值的不是资历、经验,而是学习与改进。
3
大宋朝的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由孔子门人续集孔子语录,战国前期成书;而北宋公元960年立国,中间隔了差不多1300年。就这样春秋战国的书,还能治大宋的天下。
这是因为,漫长中国一直是一个稳定的农业社会,王朝更迭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几千年本质不变。
在一个连续而稳定的社会,资历当然是宝贵的财富。因为各项事务都是恒定的,天底下没有新鲜事,你大可以用既有的经验和方法来做事。
农业文明之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我们的知识系统也迎来一次大爆炸。
经典力学引领工业革命的先声,工业革命又推动导物理学走向电气革命、量子革命。巴斯德为解决啤酒变酸问题而开辟微生物领域,达尔文乘坐英国皇家海军军舰出航考察而创立进化论,等等不胜枚举。
随着我们的大门,被工业时代的象征坚船利炮所打开。中国的精英们颓然发现,旧经验、旧观念无法救中国,辫子再长也没用了。
于是开始西学东渐,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在中国进行实践验证,终于找到一条全新的道路。
这是新的时代,资历突然成了无用之物。少年强则中国强,经验丰富之辈却成了遗老、冥顽不灵的老古董。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进入信息文明。新技术新事物大量涌现,旋即又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又一批新事物冒出来。
按照王东岳的说法,这就叫递弱代偿,越简单越稳定,越高级越脆弱。分化度和自由度越高,越容易走向崩溃和消亡。
农业文明持续了一万年,工业文明不过三四百年,信息文明当不超过一百年,即被新的产业革命所取代。
这时,资历不仅帮不到你,甚至会误导你。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就有一句很出名的话:我们惟一知道的事实是——我们在20世纪学到的东西,大部分是错的。
从赵普到谢尔盖·布林,现在已经到了颠覆过去、重新开始的时候了。
4
我辞掉自己第一份工作时,在给公司的离职信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摄影师寇德卡,在某次接受采访时说过一段话:如果你总是停留在一个地方,人们就会把你放在一个笼子里,渐渐地希望你不要出来。
我的意思是,最主要不是他人的看法,而是你自己对自己的限制。我不想自我设限,把自己固定在一个角色上。
当你在一个位置上待得太久,在一件事情上花费了大量精力,慢慢得你就会习以为常,你会游刃有余,你日渐资深。你,进入了舒适区。
而当你越来越游刃有余,这说明你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原地踏步。
更准确一点说,你连踏步都算不上,你在是退步。因为整个社会在飞速向前,你不进,则退。
按照卖油翁的说法,这叫做“无他,惟手熟尔”。你并没有增加什么新知识、新技能,你只是增加了熟练程度,你只是在重复过去的自己。
这就是阅历。
而且,你一直在做自己擅长的事,使用已掌握技能的事,你就会越来不越愿意尝试新的、未知的事情。
因为这意思着挑战、困难、甚至失败。按去年刷屏的那张图——邓宁克鲁格效应,你步入了绝望之谷,已有资历、经验带来的自信正在面临崩溃。
但成长的要义,其实就是逼迫自己不断离开舒适区,去学习新东西,拥抱成长型思维。
很多时候,资历不仅帮不到你,甚至会困住你。经验是牢笼,舒适区是陷阱,资历是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你必须将它一脚踢开。
但大多数人,到了一定资历和年龄,确实会被困住。他们放弃了努力和进化,开始混日子、熬资历。
这时,你离被淘汰已经不远了。
5
很多人出来工作都想找一个铁饭碗。没想到铁饭碗没找到,吃的还是青春饭。
首先,铁饭碗就不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基业长青的公司。
1994年,两个美国人吉姆·柯林斯、杰里·波拉斯写了一本书《基业长青》,书里列举了18家看起来长命百岁的长青公司。
结果还没过多少年,已经倒了4家,还有几家摇摇欲坠,活下来的企业也变得面目全非。
你以为在一家公司做到了高管、核心岗位,就能安安稳稳,高枕无忧,但可能转眼间,你所在的公司会衰败,你所从事的行业会被颠覆,于是你不得不为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做准备。
当你换了公司,你在上一家公司打下的业绩、漂亮的title还被承认吗?
当你换了行业,你原来积累的经验、傲人的资历,真的还有用吗?
就算是政府,如今也难保铁饭碗。2018年初,河北唐山撤销收费站,却遭到了收费站工作人员的集体反对。“我们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年纪大了,我们学东西也学不了”、“我现在36了,人家都要30以内的,一听我36了,对不起……”
你问问那些被遣散的中年人,看看年龄和资历是不是负资产。
其次,除了极为有限的一些事业单位,大多数行业吃的都是青春饭。
一半的公司招聘上都写着只要35岁以下的人,另一半的公司则在费尽心机辞退35岁以上的员工。这早已是各个行业公开的秘密了,京东、华为、IBM谁没干过这事。
为什么要用35岁以上的人呢?不仅价格更贵,还不好用。一方面是资历深、社会经验丰富,不好管理;另一方面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精力不能保证百分百放在工作上,身体还在走下坡路,不能加班不能拼。
换你是老板,你自己公司会招35岁以上的吗?
我们刚工作时是在吃年龄红利,用时间(健康)换金钱;到了中年,红利基本消失殆尽,时间不够用了,身体下来了,金钱涨不动了,天花板出现了。
你以为资深的自己还是公司的资本,实际上你已经成了公司的成本。
少数清醒的人,开始寻找出路。一般来说有三:
一是把专业和技术做精,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但真正需要专业的公司和岗位就没多少,一个公司能有一两个真正的专家就不错了。
二是转管理岗,但这其实并没有根本保障,裁员都是从工资高的裁起。
三是自己玩,但创业也是十不存一。
而更多的人开始靠资历混日子,然后开始油腻,拉关系,搞政治,哄好上级,欺压下级。同时心里也开始焦虑,害怕哪一天公司不行了,自己被开了,年轻人上位了。
但在职场,你要永远记住:资历不是资本,而是成本。
不管你是靠技术,还是靠管理,还是自己玩,其实重要的都是让自己变成资源,变成他人不可或缺的资源。
拥有资历不重要,把自己变成资源才重要。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冠卓咨询老师对项目组的全程辅导,通过做项目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问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并让我们的管理人员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电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