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  400 168 0525
Service 精益生产

让我改变最大的3个认知升级

日期: 2019-03-11
浏览次数: 26

1


由逐“末”到逐“本”


在步入职场刚刚一年的时候,公司没有按之前所说的“管理培训生”(Management Trainee)计划对我们做出相应安排,而是让我们继续待在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看着自己的梦想难以实现,我深感痛苦。


于是,我一心想要晋升,想从普通职员一跃成为副经理(Associate Manager)。然而,我却没有认真想过自己那时的能力是否真的配得上这个职位。


后来,我如愿以偿,在工作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做到了世界500强市场部副经理的位置。我很得意,也很满足。然而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这次的升职不是嘉奖,而是陷阱,是一个我给自己挖的陷阱,一个能力与职级并不相衬的陷阱,从本质上说,它是“拔苗助长”。


因为老板与我不在一个城市,没人带领和指导,所以那时的我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只能自己琢磨、自己做;所以有些工作我能做好,有些工作因为缺乏了解与经验无法做好,这样就导致了工作中不少失误的出现。


在这件事后,我逐步意识到,自己不该如此心急。因为心急,所以只顾追逐职级的提升,却忘了真实可靠的累积才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


多年以后,我渐渐明白,当初这个问题的本质正是:以前的我总喜欢去追逐“末”,即“舍本逐末”,却忘记了真正的“本”是何物。


其实,这不仅是我一人的故事,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我们将很多事都“本末倒置”了。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我们看了很多遍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将其倒背如流,然而一旦遇到眼前快速可得的利益,就发现难以做到。它的本质原因就是我们急功近利的心,因为那颗心,我们的眼里只有“末”,而没有“本”,甚至我们连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本”到底是什么都从未想过。


让我改变最大的3个认知升级


那“舍本逐末”到底是什么呢?


它是将事物的“根基”舍弃掉,却去追逐事物“末端”的态度与行为。


就好比是杀鸡取卵,为了取得“鸡蛋”这个末,于是就杀了“鸡”这个本,于是虽然得到了“末”,却永远失去了“本”。我们都知道,如果留着鸡,鸡蛋总还会有,而且源源不断;但如果杀了鸡,那我们得到的鸡蛋就是最后一颗鸡蛋了。


所以,“舍本逐末”的结果必然不好。


即使“末”在现在看起来很是辉煌,但那也只能是一时的辉煌,它终究无法代替“本”的价值与力量。


正如知名制药公司默克的创始人乔治默克曾经说的:“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物旨在救人,不在求利,但利润会随之而来。”


在这里,好的药物、有价值的药物就是“本”,而利润则是“末”;当我们在追逐“本”的时候,“末”会随之而来;相反,当我们在追逐“末”的时候,“本”反而会失之交臂。


在充分意识到“本”与“末”的关系后,现在的我不再急切,愿意去花很多时间把“本”做好,而这一点也成为了我现在做事的重要信念。以前,每当我想到创业时,思考的是做什么事能让我赚很多钱;后来,当我想到创业时,思考的是这件事是我真正想做的吗?是我的天赋才干所在吗?是我人生的Calling(召唤)所在吗?是能给其他人带来价值和意义的吗?


如果这些答案都是YES,我就知道已经找到了那个“本”,可以去做了;相反,如果答案都是NO,我就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即使那个创业项目看起来非常诱人。


为什么?


因为创业路上“九死一生”,如果纯粹以赚钱为目的,就非常容易中途放弃;相反,如果抱持的信念是做自己真正热爱、擅长且是人生召唤并且能为更多人带来意义和价值的事,整个过程就会变得异常美妙,困难和挫折也可能会成为一首诗。


我相信,当我在做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时,哪怕眼前并没什么收入,但未来一定能够自给自足,越来越好。所以,我并不着急。


2


从追随别人到追随自己


我清楚的记得,当年来上海读书时的梦想是 — 读书时进入世界500强实习,毕业后进入世界500强工作。


因为那时我发现周围最优秀的人最终都进入了世界500强工作,所以,我也要成为与最优秀的人一样的人。


直到后来某一天,我才忽然发现,这个梦想其实并不是我自己的,而是别人的。所以,从本质上讲,它只是我的“羡慕”。我羡慕别人有的,所以自己也想拥有,将“羡慕”当做了理想,因此也就忘记了应该去追寻独属于自己的真实理想。


再后来,我更清晰的意识到,依照“比较”和“羡慕”去过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即使你比所有人都聪明、优秀、漂亮,你也未必就能获得真实的幸福;或者,就算你原封不动照搬了你所“羡慕”的人的生活,你最终也会发现那根本不是你想要的幸福。


就像我曾经听过的一句话:“我们都在努力比旁边的车开得快,但却不知道自己前进的最终方向究竟是哪儿。”


让我改变最大的3个认知升级


我们前进的最终方向到底是哪儿呢?


这个前进的最终方向,说的是我们一生中的终极大目标,也可称为“人生意图”。有时候,这个人生意图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的,但肯定不是通过“比较”与“羡慕”选来的;有时候,这个人生意图则来自于我们的Calling,也就是“召唤”。


“召唤”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但对于那些深刻感受过它的人而言,却非常真实。


我一直觉得,如果要用一个简单的词来解释“召唤”,那就是“北极星”。这个词来自于著名的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他说:“那时我的心中就像是有一颗北极星在指引着,而我则一直在追随着这颗北极星,追随着来自于内心的极乐。”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北极星”,但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没能意识到它的存在,更别提找到它,追随它了。


当北极星在天空闪耀的时候,会照亮你前方的路,于是你就能非常愉快的走上去,感受到极致的快乐。


当我们看向头顶那颗独属于自己的北极星时,“召唤”就会变得清晰;当我们追随那颗北极星不断前行的时候,召唤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晰,直到有一天你能用一句话将你人生的“召唤”表达出来。


于我而言,正是因为看到了自己那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亮的北极星,才会在今年4月底辞去外企工作,抛下已有一切,追随自己的“召唤”。到现在,我能越来越清晰的感受到它到底是什么了,之前的我只能感受到它的强烈召唤,于是便追随着它走上了自己的路;但其实,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它最终要将我带向何处。在我一路追随、 不断前行之后,这个召唤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确切。最近这些天,我觉得我已能清晰说出自己的召唤了。


追随自己并不意味着不向别人学习,也不意味着只听自己的。相反,这是一种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它让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会去想一想:这真是我想要的吗?还是因为别人有,所以自己就想要了?或者是因为别人不要,所以我就觉得没有意义了?


当我们放下“追随别人”的思维习惯与行为,转而去“追随自己”的灵魂、心灵和身体的召唤,就会发现自己才是一座真正的宝库,一座一直都拥有却不自知的宝库。当我们转而去追随自己的脚步,就会发现宝库里有一件件一直渴望却没能得到的宝物。其实,它们以前就存在,只是我们不自知。它们能帮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成为真实且闪闪发光的自己,成为人世间独一无二的自己。


3


从“非此即彼”到“第三选择”


多年以来,我们受到的教育似乎就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夫妻离婚时会跟孩子说:“你选我还是选他?”


我们选工作时会想:“我去做公务员就等于放弃了作家梦,我去写作了就等于一点儿收入都没有了。”


但真是这样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有的选择都得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吗?


其实,以前的我也保持着这样一种思维模式。


我一直觉得,大多数人之所以会在都市里感到焦躁不安,是因为我们与自然,以及自己的内心失去了联系。


所以,以前有段时间,我一直偏执的认为终有一日我得隐于山林,因为只有那样才能获得最终的宁静与自在。相反,如果一直处在都市之中,则将常常焦虑。


后来,在爱上江南园林后,我才逐渐明白了园林的哲学 - 并不是所有选择都得“非黑即白”、“非彼即此”,还有一种叫做“进退自如”、“行于中道”。当我们将园林的门推开走出去时,就实现了“入世”;当我们走回园林,关上大门,开始享受生活之美的时候,就实现了“出世”。


因此,从唐代王维开始,中国文人都会在城市中或者城市附近建造园林,那样就不需再像陶渊明一样彻底的隐于山林,也不必再像大多数人那样永远活在世俗之中。这就是中国文人对“出世”和“入世”的解决之道,他们没有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在“钟鼎”与“山林”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从此进退自如。


正如白居易所写:“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深山太濩落,要路多艰险,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那时,他在洛阳城里修了一座园子,名为履道坊。自此,从春秋战国开始,一千多年来,中国文人一直无法解决的“仕”与“隐”的矛盾终于通过园林得到了解决。


在我迷上了园林之后,有段时间执意要买座带院子的房子,好造一个园林。后来才意识到,这不过又是一次执念罢了。既然园林能够解决在都市中隐于山林的问题,那就应该还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没有自己独属园林的问题。比如,盆景是微缩的园林,比如一棵树木,一枝花,一盆苔藓,一块太湖石是不是也能成为一座园林?当我在家中插花,做盆景,或者只是一边品茶一边看着家里的那些花草与湖石的时候,焉知不能生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奇妙感受?


当我悟到这些道理后,就再没提过隐居山林的林泉之致了。相反,我琢磨着如何插花、如何做山水盆景以及枯山水盆景,于是便做了许多有趣的尝试。包括:布置餐桌花艺,移栽菖蒲,种植苔藓,在瓶中插花,在花泥中插花,养各种类型的植物…...而我自己也从一个不太懂园林的人变成了一个极度痴迷江南园林的人,以至于只要有空,每个周末我都会出现在江南园林之中,流连不已。


让我改变最大的3个认知升级


这就是我从“非此即彼”向“第三选择”的一次成功转变。


除此之外,在我的生活中还有其他很多例子。


比如:有些理论将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时间线外”,也就是总看未来的那种人;另一类是“时间线内”,也就是总是活在当下的那种人。


总是看未来的那种人会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与趣味,但却可能成为工作事业的成就者,因为他们一直在关心未来的计划以及如何实现。总是活在当下的那种人,很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趣味,但却容易对未来疏于规划。


看起来这两者间正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如果我们能够思考“第三选择”,就会发现,它们完全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好的组合:在某些时候需要站在“时间线外”,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人生与事业的规划;在某些时候则需要站在“时间线内”去完完全全的感受当下,体验正念,或是沉浸于心流之中。


最近这段时间,我一面训练深度思考等全面思考的能力,一面练习正念。


前者是“行为模式”中的极致,后者是“存在模式”中的极致,看起来是一根线的两极,完全难以相融。的确,这样一种游走于钢丝线两级的练习很不容易,但却颇有收获。有时一整个下午我都沉湎于思考某一重要问题,然后再用40分钟修行正念,将自己从彻底的“行为模式”拉回到彻底的“存在模式”。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既能体会到思考的快乐,也能觉知到身体的感受。


我曾听过一句话,非常喜欢,说的是:如果你只会一种做事的方法,那你和机器人无异。如果你只有两种做事的方法,那么你会陷入两难。你如果想真正地有灵活性而言,那么你必须至少掌握三种做事的方法。


这也是我特别喜欢问咨询者的一个问题:“除了你跟我说的这两个选项外,如果我跟你说一定还有第三选项,你觉得那会是什么?”


当走出“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后,我感觉世界变得更宽广了,自己也变得更自由了。


从追逐“末”到追逐“本”,从追随别人到追随自己,从“非此即彼”到第三选择,这三个认知升级是我这些年来非常重要的思维转换(还有其他以后会与大家慢慢分享)。它们也为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喜悦与满足、广度与深度。


如果我的亲身感受能够激起你内心的涟漪,即使你暂时没有行动,我相信它也埋下了一颗宝贵的种子,在未来某一天一定能生根发芽,帮你实现想要的人生。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冠卓咨询老师对项目组的全程辅导,通过做项目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问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并让我们的管理人员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电器公司


热点新闻
点击次数: 3
六西格玛管理如今已成为许多企业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更是一种系统化的改进思维,通过数据驱动和科学分析,帮助企业识别并消除流程中的缺陷,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和优异运营。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在于“减少变异”。在生产或服务流程中,变异往往意味着缺陷和不稳定,而六西格玛通过设定严格的控制标准,将缺陷率降到极低水平。这种对变异的高度关注,使得企业能够在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上...
2025 - 01 - 10
点击次数: 9
TPM是一种系统化的设备管理方法。它不仅仅关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更强调通过全员参与,提升生产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TPM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设备性能,减少故障,延长设备寿命,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TPM管理的主要内容1.设备预防性维护设备预防性维护是TPM管理的基础。它通过定期的检查、保养和更换关键部件,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避免设备因故障停机。预防性维护不仅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还...
2025 - 01 - 08
点击次数: 9
对于现代制造业来说,效率与成本控制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精益生产管理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论,其核心在于识别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本文将详细解析精益生产管理的八大浪费,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理念。1.过度生产:不必要的提前制造过度生产是精益生产中显而易见的浪费之一。当企业生产的产品超过市场需求或生产计划时,不仅增加了库存成本,还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必要占用。这种浪费不仅影响资金流动,还可能导致产品...
2025 - 01 - 06
扫描进入小程序
分享到:
Copyright ©1999 - 2022 北京冠卓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827号
客服热线:400-168-0525
联系人:王老师
邮箱:cynthia.wang@gzconsult.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中东路400号院1号楼14层2单元1712
X
1

QQ设置

在线咨询

---------------------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400-168-0525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