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对PDCA八步,非常的反对!
总结起来,我反对的理由有三个:
1、 如果发现水龙头开着,水哗哗的流,关掉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做PDCA八步的分析?等分析完了水也流光了。
2、 只要结果好就行了,你管我用什么方法做的?
3、 明明一步可以看出问题所在还要PDCA八步,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不由得想起我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垫片漏的特别多——特别是中压蒸汽管道上的垫片,每次开机时都会漏上一两次。那时我们沉浸在浆线一次性开机成功的喜悦中,年轻的我们总是认为这很正常:开机巡视——发现垫片漏——停机换垫片——再重新开机……,虽然很辛苦,但是工作嘛,不辛苦还是工作吗?直到有一天领导说:“你们开机时不要一下子把阀门开的那么大,现场听到管道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阀门开的太快导致的。”是这样呀,我们注意在开机时阀门慢慢开大而不是一下子100%,果然开机时垫片漏的问题解决了。
我们就讨论辛苦的工作到底值不值得?后来我们得出一致的结论:辛苦的工作当然值得,但也要聪明的工作。发现垫片漏快速的处理值得赞扬,但是随后能够找出垫片漏的原因不让它再次的漏更值得去做。这其实是PDCA八步一个很核心的东西:我们要找出问题的原因去采取措施。可惜那时候不知道。水龙头的水哗哗的流着我们自然要先关掉水龙头,这是纠正。关掉之后呢?还是要用PDCA八步的分析,从根源上采取措施,否则第二天你会发现水龙头又开始流了。
后来我做了工程师,当时二氧化氯和双氧水的消耗特别大,特别是双氧水,吨浆有5Kg的消耗。领导让我做一个改善项目来降低双氧水的消耗。与很多人讨论,大家都觉得白度不够当然要加双氧水了,够了谁还加呀?领导只管白度达标不达标就可以了,管我们双氧水用多少?有一名同事是其他公司来的,他说他以前的公司消耗更高,我们的消耗是很低的。但是领导交待的工作还是应该做的。我就去分析各种相关的数据,结果吓我一大跳:双氧水使用的心理作用远远大于实际的作用,有时候感觉加上双氧水白度提高了实际上不过是另一股的浆来了而已,不是双氧水的作用。为了更证实我的猜测,我从网上下载了残余双氧水的测量方法,让化验员检测残余的双氧水的量,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在现有的系统中双氧水的用量一旦大于3Kg,多余的双氧水就会到废水中而不是与木素发生反应。这件事给我很大的震动。如果只问是否达成结果,很有可能削足适履,鞋子太小脚太大把脚削小了也能满足要求。或者有人会说把脚削小了太傻不会有人真的这样做的,但是真的吗?看这个因穿高跟鞋变形的脚。
再后来,我们浆上出现了一种尘埃叫做“纤维性尘埃”。那时我们还用氯气漂白,氯气的漂白能力要大于二氧化氯,纤维性的尘埃是因为有的地方没有被漂白彻底,很自然我们就认为在系统中增加氯气会有助于解决“纤维性尘埃”的问题。那年的二月份、六月份都是这样做的,事实上在七月份纤维性尘埃第三次出现了。再也无法忍受了!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一步一步的去做,去分析,结果下来吓了一大跳:纤维性尘埃随着氯气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终纤维性尘埃的问题被解决了。我们感到这次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的好,我们就照着总结了一个问题分析的六步法。后来我去了BCID,学习了PDCA八步法,发现我们的六步法竟然是PDCA八步法的简易版。
我们仰望苍穹或许会认为自己看到了整片的天,但实际上可能只是看到了其中的一个点。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故意的犯错误,而是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程序不够规范所以有了很多的误判或者遗漏。我们需要PDCA八步这样的一个工具帮助我们理清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在纷繁芜杂的信息中去抽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并且规避决策风险,最终最经济最迅速的解决问题。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冠卓咨询老师对项目组的全程辅导,通过做项目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问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并让我们的管理人员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电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