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  400 168 0525
Service 精益生产

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公司为啥总是“不着调”?

日期: 2023-01-05
浏览次数: 31

  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是40年,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4.5年,民营企业则更短,只有2.5年。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总是做不大?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总是做不长?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往往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为什么当下中国企业的效率这么低,成本却很高……


  —1—


  企业家普遍存在“三胡”现象


  第一“胡”:胡弄现象最典型的企业行为就是:什么赚钱做什么


  日常的工作从企业掌舵人到一线员工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弄不好时掌舵人责怪他人,感慨找不到“能人”。


  企业越大掌舵人越是“救火队员”,前两年还可以偷懒做“甩手掌柜”,近两年因市场竞争残酷,钱越来越不好赚,企业掌舵人已变得外表风光、内心恐慌。


  企业员工人心思变,鲜少有人关心每天工作结果的好坏与企业目标之间的关系,上下不一条心。


  第二“胡”:胡干现象


  (1)没有标准地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问结果,不问目标;


  (2)干多干少一个样,所有员工都“唯上”,或者干脆无所谓,干得不愉快就走人;


  (3)工作过程没有检查督办,没有总结与帮助,没有训练培训,没有沟通协调。


  第三“胡”:胡说现象


  (1)企业掌舵人没有信念,只有人言,拍脑袋就干,而不是想好再干,随便决策,随便承诺,自视甚高,不容易听取别人意见。


  (2)企业大多人浮于事,员工没有信念、信仰和目标,价值观混乱。


  非正式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属性特征现象严重,即单位里员工不谈目标、责任和权利,而更多的是谈情感、兴趣和爱好。


  企业的“意见领袖”很多,有些人为了个人私利整天“信口开河”,对组织目标起到严重破坏作用。这实际上都是自私的表现,真被问及企业如何经营管理时,“一问三不知,再问就发痴”。


  —2—


  企业内发生这样的现象,原因何在?


  (1)员工凭经验或不知道做什么——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不清楚;


  (2)员工凭经验或不知道怎么干——不知道操作流程;


  (3)员工凭经验或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工作标准;


  (4)凭经验或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会怎样——缺乏激励、缺乏薪酬、缺政策;


  (5)层级太多、分工不明、职权不清——组织架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划分不清。


  这背后的原因,实际上就是企业的基础管理的地基没有打牢。由于企业基础管理不牢靠,这些企业缺乏必要的自稳机制和免疫机制,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房子,一有外力来冲击,企业就会应声而倒。


  —3—


  企业缺乏有效确定目标的能力


  没有有效确定目标的能力的企业分这几种:


  1、根本不做计划,上至老总下到员工每天就凭着惯性找工作,往往是等着“事情来找他”,管理者们到处“救火式”的工作;


  2、企业日常也做目标,但目标确定全在领导脑子里,没有形成书面计划,领导想到哪就做到哪,下属完全按领导的指挥行事,企业管理缺乏计划性,管理粗放,员工都普遍抱怨老板在工作、决策等方面经常性的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3、管理者在进行目标设定时往往凭感觉、想当然、凭喜好、凭性子,极少去认真、系统、逻辑的梳理过工作。


  例如,上层领导决定一个销售额目标就硬性分解到营销部门,再分解到营销人员个人头上,下属能否有能力完成这就不是领导的事情了,领导做“甩手掌柜”,只要结果。员工完成不了,领导就问责。


  某些企业即使确定了目标也无能为力、无办法转化分解到部门、班组、岗位甚至员工头上。


  很多管理者在制定下属目标时,容易走入以下误区:


  一些管理者认为下属各司其职,没有必要对下属进行目标分解;没有让下属充分理解公司和部门目标,导致下属只关心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不考虑部门和全局目标,是小目标和大目标的方向发生偏差;


  把制定下属目标看做分配工作,不考虑下属的意见,不管下属是否认同;认为制定下属目标太费事,管理太复杂,因为对这一工作存在抵触情绪……


  4、每月每周也做计划,领导也会组织下属召开会议确定下月、下周或下一个阶段,也能像对系统、规范地考虑能做多少销售额,做多少生产量,开拓多少客户,给员工培训多少次……


  但是很多企业由于管理粗放,在制定岗位职责过程中,很多条款大都是笼统的、定性的、粗略的工作要求,责任没有细化量化、没有实施细则、没有执行标准、没有检查考核细则。


  所以,这样的责任制是模糊责任制、随意责任制。


  在这种随意责任制下,员工执行得好坏,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全凭个人自觉,岗位条款很少有约束力,也就造成目标无法有效分解到各部门、各班组、各岗位去落实,计划和行动“两张皮”的现象非常多。


  其实质还是由于从老板到企业高管工作上盲目、无知或不知所谓而导致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常常会让员工感到无所适从,并且还会给企业带来重大伤害。


  —4—


  成在经营,败在管理


  现在的中国中小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最基本的企业管理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最基本的管理规则还没有制定出来,员工最起码的做事方法、步骤还没有训练到位……


  这也不能怪我们企业的投资人和掌舵人,因为他们也都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开办企业,当了老板了。他们更多地关注眼前问题的解决,很少关注问题的长远、系统、全面的解决;更多地关注企业制度的建设,很少去关注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


  这样的困难不解决,企业的管理效率就很难得到提高,企业要想持续高效的发展也将非常困难,企业的经营业绩也不会持续得到提升。


  这也验证了一句俗话:企业往往成在经营,败在管理。希望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们能够在重视制度规范的同时,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管理系统的水平来完善、发展自己。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新闻
点击次数: 6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结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方法论,已成为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的关键工具。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目标。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与升级。然而,技术的引入只是第 一步,如何将这些技术有效整合到现有生产体系中,才是决定企业能否真正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精益六西格...
2025 - 01 - 22
点击次数: 6
现代工厂管理中,6S目视化管理是提升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的重要方法。工厂6S目视化管理由整理(Sort)、整顿(Set in order)、清扫(Shine)、清洁(Standardize)、素养(Sustain)和安全(Safety)六个日语词汇的首字母组成,每个“S”都是工厂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将这些原则与目视化管理相结合,工厂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显著降低事故风险,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工作...
2025 - 01 - 21
点击次数: 5
企业要想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至关重要。精益生产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理念,正被众多企业广泛应用。精益生产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消除浪费、优化流程,以小投入获取大产出。这种管理方式的优势显著。一方面,它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传统生产模式常存在诸多不增值环节,如物料搬运时间过长、设备闲置等。精益生产管理通过对流程的细致分析,合理布局设备与工作区域,减少物料搬运距离,提高设备利用率,让生产...
2025 - 01 - 21
扫描进入小程序
分享到:
Copyright ©1999 - 2022 北京冠卓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827号
客服热线:400-168-0525
联系人:王老师
邮箱:cynthia.wang@gzconsult.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中东路400号院1号楼14层2单元1712
X
1

QQ设置

在线咨询

---------------------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400-168-0525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