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中有一个原则叫做“先进先出”,从字面意思理解,先进先出,指的就是同一个代码的货物“先进入仓库的,就要先出库”。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就是先收进仓库的货物,就要先发出去。可不可以理解为,仓库就是按照收货日期来管理的,跟生产日期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涉及到另外一个概念,保质期。一般指产品从生产到过期之间的时间。仓库管理中,同一个SKU的商品会陆续有新的生产日期的进入仓库,那么,为了防止产品在仓库内存放变质,在发货时,就会设定优先去发那些早入库的商品。那么,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先进先出的本质,它在一般情况下指的是按照入库时间进行判断,但实质上在如今已经变为了产品的保质期来作为判断。也就是说仓储管理的先进先出,字面理解就是先进入仓库的货物先发货出去,但其本质指的是先失效先放行。其实,先进先出这一概念是开始于生产工厂的仓库,那个时候,通常产品的代码不多,每个仓库只接收当地工厂下线的产品,所以,我们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货没毛病。不过,随着生产品类的逐渐增多,以及销售范围的扩大,有的客户业务范围扩大至全国。在全国建设了生产不同的产品的工厂,为了节省物流费用,原有的只是服务于生产下线产品的仓库,功能开始变得更强大,转变成了区域分销中心(DC)。每个区域分销中心仓库,开始全品类布局。不只是存储当地工厂下线的产品,也会接受从全国其他工厂以及其他仓库的到货。这个时候,就会发现,从其他仓库调拨过来的货物,虽然是后进入的仓库,但是有可能生产日期却早于现有库存中的部分产品(如果大家不理解,可以在留言区交流)。这个时候,如果仍然从字面的理解,按照“先进先出”来发货,显然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现代化的仓库管理中,“先进先出”的本质其实是“先失效先放行”,也就是说,我们不是按照入库的时间来判断,而是基于产品的失效期来判断。要实现仓库内的先进先出管理,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重要的概念。
仓库运营成本:系统操作界面的转换、库存盘点操作、货架利用率及拣货路径。
发货速度:拣货方式、拣货库位指引、拣货路径优化。
人员管理:操作人员培训、操作方式转换的学习成本。
上述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阐述:如果库存精细度要求是唯一码管理,需要精准的拣货指引,完成订单准确率要求100%,那就需要最精细的库位设置和唯一码级别的出库校验,由此一般会降低货架利用率和延长的出库时间。如果多SKU同库位,拣货库位指引的精确度会降低,由此一般会增加拣货时间等等。因此在确定货品管理精细度时应该针对业务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和设计。库存货品管理精细度的编码方式和数据结构对于产品的基本属性,由SKU承载,在产品中心维护。对于产品变量属性的信息由采购中心提供(到期日期,厂商批次号,入库批次)。库位编码是在库房范围内指定的位置信息(类似街道名称和门牌号码),便于指引找到所需货品。在WMS系统中,对SKU管理是不需要变量属性的信息,库存货品编码可以直接采用SKU码。SKU管理的先进先出的实现是由库房的库位操作管理实现的。另外,在仓储的管理中,要将此原则在系统中进行设定,排位的存储规则最好是同一个排位只存储一个代码批次的产品。定期对库存的产品按照生产日期进行筛选,对于即将过期(失效期或者停止售卖期)的产品要早发现早处理。
本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