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反思(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站在现在看管理学,可以发现,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从牛顿至今两百多年,其实大致是遵循这样一个线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医学→脑外科(神经外科)→精神病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这里我们不讨论一些工科的学科,比如机械、电子和化工之类,我们姑且把这些学科看作物理化学的应用,因为他们并不承担解释世界的功能)
这个线路图,有一个规律,就是越前面的学科真理性、普适性、完美性越高,数学是一门100%没有错误学科,弥足珍贵,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数学为何得到比所有其它科学的珍重,就是它的定律是绝对肯定和无可置疑的;而其它科学却有一定程度的争论和存在由于新事实的发现而被抛弃的危险。”有着“被抛弃的危险”的,也同样包括爱因斯坦自己的科学理论。
物理在绝大多数时候解释人们的已知世界不会有错误,但观测到新的现象出现,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也可能不会),物理比数学要弱,物理虽然基于数学工具来做研究的结论,但是物理在用数学工具以前建立的模型是靠直觉和经验建立的,然后在这个模型之下用数学来证明和解释。比如牛顿的绝对空间的模型,爱因斯坦时空和引力的模型……所以物理的真理存在相对性,它可以被证伪。
至于化学,记得中学课本写的是“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但小学的课外知识就可以把这句话推翻了,因为《十万个为什么》里面写到核裂变和核裂变都会产生新物质(新元素)。化学变化是物理学可以解释,化学反应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物理现象。和物理一样,它也是需科学家依靠直觉和经验建立一个模型,比如元素周期表就是直觉的产物,也需要数学工具的帮助,但如果进入化学的迷宫,会发现化学变化的确定性,真理性比物理还要低些,越是有机高分子的化学,确定性越差,我们高中以后不再用等号而是箭头来表示有机化学的方程式,不敢写等号是因为有很多不确定性,。
有机化学贡献最大的其实就是生物学的研究,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生物都是化学反应的反应釜,而且以高分子有机化学为主。而生物充满谜团,有很多的未解之谜,比如生命起源,它比化学还不靠谱,证明过程不再展示,和前面一样,简单的说因为它更加远离绝对真理数学和相对真理物理学。
医学是专门研究人类这一特殊生物的生物学。和物理化学比较起来这个更不靠谱,严格意义上来说,从对研究对象的控制能力来说,它离真理太远了。医学在认识人类自身的身体上还有很长的路,另外因为无法克服死亡,医生是一门目前而言最终注定失败的职业。
医学的脑外科(神经外科)是外科医学领域难度最高的分科之一,因为未知领域更多,最后产生了精神病学,通过精神病学研究,把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弄疯的本领可以说初步具备了,但是把一个疯子弄正常的能力还需努力。而且很多最有效的手段,比如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吃药——谁叫人毕竟还是一堆化学反应呢?另外还是存在一些外科手术治疗精神病的手段,但大多最后被证明无效。心理学的产生,主要因为这些专门研究人类大脑和神经的研究者(比如弗洛伊德和巴甫洛夫),研究越来越细,最后研究心理学了,心理学本身,存在很多自相矛盾的理论和学派,在很多问题上内部并没有统一意见。
经济学其实就是有一帮心理学家专门研究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最后自立门户,打家谱找到亚当斯密为祖师爷,于是就有了经济学,几乎没有能够准确预言未来经济的经济学家,以至于大学里面的物理学家经常抱怨,经济学它能干什么?这是一门应该被取消的学科。学经济的不要生气,从一门严谨的学科来说,真的离严谨太遥远了。尽管经济学家都伪装的和数学家一样,只有沾上数学才会看上去严谨一点,所以现在的经济学已经变得很像数学了。罗斯福曾评论凯恩斯说:“他一定是个数学家,而不是一个经济学家。”
管理学最有意思,这是经济学家唯一有能力轻视的学科,有经济学家说,从来只看到管理学家从经济学引用理论和概念,就没看到过管理学反哺一次经济学。
大学的院系历史发展也是这样的轨迹,早期的经济学在心理学的院系,研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后来分出来了独立成为院系;而最早的管理学,也是在经济学的院系,同样也是后来分立出来成为单独的院系。
每一个学科,为了自己的门庭,都会把自己的历史上溯,管理学也不例外,他会把自己上溯到泰勒、法约尔、甘特,但是他们其实当时的职业是工程师,即便这样,管理学还是成功的标注自己有100年的历史,甚至还有一本书叫做《管理百年》。其实,这个学科实在太年轻,是大学里面学科最幼小的,年轻到几乎没有什么绝对真理。
“管理学几乎没有什么绝对真理”,这句话太有问题了,它会抹杀很多人的劳动和努力,但是我坚持私下这么认为。人们可以用常识来判断,它的真理绝不会比经济学多,经济学都混乱到如此地步,管理学的知识,无论媒体如何吹捧,如何标榜大师,都是商业的行为,其实这些知识很苍白。LEAN、6SIGMA、BPR、KPI、CRM、MBO、TOC、Amoeba……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实都抓不到问题的关键。
以终为始来看问题,管理学的目的是什么?书本上的解释扔到一边,有一个针对几乎一切学科的目的说明——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控制正在发生的事情,预测未来发生的事情。这也是对事物的三个层次的理解,如果一个学科仅仅只能解释已经发生的,还不能控制正在发生的,那就是低级阶段;如果可以控制现在发生的,却不能预测未来将要发生的,那就属于中级阶段;如果可以预测未来,那就是这个学科的高级阶段了。
数学是完美的,可以解决一切数学问题,未解的也是迟早的事;物理可以预测哈雷彗星76年再次光临地球周边……经济学至多是控制现在的经济问题,还控制得很差,至于预测,经济学家炒股一样亏,甚至更惨;而管理学,更多的是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想控制但做得比经济学还差,至于预测那就不要提了,管理学的很多书籍,都是基于已经成功的企业或是企业家的研究而编著,今天写本书分析通用电气,明天写本书分析乔布斯,但有时候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都不在点子,美国的彼得斯,那是管理大师,他写的《追求卓越》三年卖了600万册,其中分析了43个杰出的美国企业的“卓越方法”,但是不到五年时间,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已经从“卓越”之列退出,不少或归于失败,或销声匿迹,包括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王安电脑公司、数字设备公司等一系列被评定为业绩优良的企业。
综上,管理学和管理学家还停留在解释已经发生的事情的阶段,但是企业管理者们对它和他们的期望却至少是“帮助我控制好这间企业”(务实的管理者对预测还不敢想)。管理学家可不管这些,他们宣称自己已经找到了“控制一间企业的方法”,并且,这些管理学家每个人的方法还相互不同。
美国斯图尔特•克雷纳所著《管理百年》中写道:“尽管管理学思想曾经提供了一个健康的答案,但现在它已经成了混乱和问题的制造源。”“(管理学)逐渐地对问题本质的关注超过了获得精辟答案的渴望。”“管理者们会发现,他们处在一个完全不舒适、充满混沌和复杂性理论、感觉很狼狈的世界。”
哈罗德•孔茨在1961年12月的《管理学会杂志》指出,管理理论已出现一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乱局,管理理论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青春期。管理理论一些早期的萌芽,如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对车间一级管理所进行的有条理的分析和亨利•法约尔从一般管理理论观点出发对经验进行的深刻总结等。(现代管理思想)现在已经过于滋蔓,成了一片各种管理理论流派盘根错节的丛林。
分享:冠卓咨询
说明:转载请注明“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