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是寒冬越要谈精益和智能制造?
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一年依然是阴云密布,特别是制造业。民间投资呈断崖式下滑,产能过剩与供需错配仍然是结构转型的重要的目标与机遇。但我们依然相信,供给侧改革、消费升级与互联网+仍然是突出重围的重要举措。制造业由于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随着技术变革其效率和红利会大幅度释放,而和互联网的融合使我们的服务效能和与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未来转型升级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精益数字化--智能制造的必由之路》。主要的议题和观点有这么几个
第一,我们制造业进行智能制造转型的动力和商业价值到底是什么,因为天天我们跟企业在一起,我们企业做任何一件事投入都要有收获。 第二,智能制造下企业业务模式的核心目标和本质到底是什么。只有看的清这种本质和规律,我们的判断和战略才是正确的。 第三,基于爱波瑞17年的经验,当前中国制造业在智能制造转型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到底是哪些。 第四,我们的路径到底是什么。我想通过我的分享,希望在这些方面我们有所体悟有所收获。
第一我们看一下,要看清制造业的愿景和目标,一定要从商业本质出发,看看需求端就是上帝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和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制造业和需求端的关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随着信息互联和物理互联不断的加速,人类需求讲究的时间刻度越来越短,而这正是企业商业模式,我们服务客户的本源和出发点。可以仔细想一下,如果把人类的需求响应、制造供给放到时间轴上衡量的话,我可以发现随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正在来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响应客户的时间经历了从年到月到日到现在时时响应的转变,所以说需求响应的时间不断缩短,是产品产业革命更替的原发动力。 而恰逢其时的国家和企业获得称霸全球的利益和地位,各自引领的产业和辉煌时代,发达的互联网已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也不断丈量着用户和制造的距离。 所以我们看到一种转变正在悄悄进行,这两年我们一直在跟消费品行业打交道,我们看到服饰消费品正在逐步取消经营多年的年度订货、季度订货会,取而代之是当季适销、当季生产、当季补货的方式,没有走上这条路的企业,都在库存高企的过程当中,其他行业都是在加速周转,降低库存的路上不遗余力,过长的周期和库存意味着我们和客户的距离越来越远隔。 而工业4.0智能制造的理念和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机会就是我们有能力和用户实时互联,我们制造资源也有能力响应这些实时互联了。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这是一次系统的变革,而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信息化软件替代,或者网络硬件更替的过程。我们来看一下,伴随着需求的不断的变化,企业系统化的管理本质和变迁的规律是什么。我们发现在这种需求变迁的过程中,每个时代制造业因此都构筑了属于自己的经营逻辑、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技术模式,而这种系统的集成就是我们综合的一种竞争力。 从工业2.0的标准化时代到工业3.0的柔性时代,到工业4.0的智能化时代,我们看到制造业分别构筑了自己不同的一些模式。比如从商业模式看,由传统的B2C,通过渠道流通来连接用户。发现到目前和用户直接相联的C2B的时代,由用户直接驱动的时代。 从业务模式上来讲,我们经历了从从批量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到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化的生产,到个性化、智能化的时代。从管理上来讲,我们经历了传统的集中管控,到3.0时代的扁平化式的集中管控,到现在正在逐步走向的这种分布式协同的状态。包括设备的发展趋势,软件的发展趋势也都经历了从大规模标准化到集中控制,到分布式协同,更柔性、更智能的转变。 特别是现在的工业4.0阶段,我们看到了已经进入需求实时响应的时代,其核心特质就是生产的高柔性和高效率,特定生产资源会按需和实时进行优化,可以解决中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产能过剩。据德勤对中国制造业的调查,仅信息化领先者的收入创造和利润就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6%和12%,可以想像由智能制造的生产方式、信息化以及商业模式的集成效应可能带来更大的潜力和价值。 所以说,由我们的上帝需求端的变化带来的商业本质到企业因此而构筑能适应需求变化的管理系统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将具有时代特质的商业特质和制造特质结合起来才能成就成功的企业和伟大的企业。
第二管理解决物理世界互联互通的问题,这正是智能制造要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之前制造业很难像互联网企业那样快速的实现需求及服务,是因为制造面临着太多的复杂性,太多的信息和数据需要处理,如需求与设计,设计与制造,制造与物流,这里面关键的是产品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化、物流、仓储、人机交互智能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业大数据如何让互联互通的世界更加智能,更加像自然生态一样简单、有效的运转。
我们天天跟制造业打交道,因为我们天天要解决这些问题,天天在调度这些问题,订单、计划、作业物流,人机料法环不能很好的按规则交互,物流信息留步一致,需要大量的人力精力处理这些问题,我们就会面临很大的成本和很大的问题。所以微观到一个企业、一个供应链一个产业的话,一个最终响应用户的实时性都会成为泡影。 目前的物联网、云计算也好,这些都是让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变得成为可能,且成熟度越来越好,而且应用的成本目前越来越低。 所以说智能制造的全景商业版图一定是前端和后端共同构筑的一个平台,前端午一个与用户连接、互动的销售平台,后端用信息化和物联网简化复杂的业务场景和制造场景,用规模化的场景制造个性化产品的时代。 我们做这些事情背后核心的目标是什么?这几年我有深刻的体会分享给大家,无论做什么,构建的一个核心目标是以订单为核心,数据驱动的极简数字化业务构筑,企业一定要奔着这样的核心目标,这一点我特别有感触。智能制造作为新名词扑面而来,很多新名词、新主张非常多,有搞全面信息化的,有搞自动化的,有搞自动流水线的,甚至我有一个切身的案例,我们给企业提出优化的物流方式的时候,客户说为什么不是自动的?这怎么能体现智能制造?我们怎样实践,怎样服务是一个深刻的话题。
所以,我特别强调以订单为核心,数据驱动的极简化的业务模式是最终的目标,其他都是工具和手段。
这是我们为一家客户构建的数字化的业务模式,它主要是解决这个企业的三大核心的痛点。第一是它欠缺以需求为导向的业务流程及规则的设计。第二点,匹配与此的信息化不足,企业相关有的信息化也是一个孤岛;第三是产品研发数据的同源性和一致性不好,为此我们在精益的流程设计,数据结构化和产品标准化,产品数据产品全周期方面做了很多的规划和设计。 通常来说,我们为企业设计要实现的业务场景是这样的。 通过极简的状态,背后是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相应的处理。靠订单的数据和产品的数据形成DNA,进行数字的驱动。后端靠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网络执行数字化的指令,并反馈执行情况,调整和干预生产系统的再执行,从而形成订单交付、产品研发、制造物流三大业务主线的数据相互交互、相互驱动的业务场景。 我们为企业构筑的一个未来的情景是这样的。原则上我们通过三个阶段达到这样的目标。第一个阶段要建立核心的规则,关键的业务,这里面特别是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下单的信息化要率先构筑。 向后随着数据积累、规则完善与协同,再倒逼业务继续优化,会逐步走向自动和自组织的情境。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抓住了企业的核心的痛点和问题,实现了智能制造互通互联,直接拥抱用户的价值。 鉴于对标的结果,鉴于当下制造业想解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爱波瑞智能制造的蓝图。一起来看,首先,这个蓝图定位无论是市场残酷的环境还是客户的需求,还是自身的发展目标,智能制造转型是企业的必由之路,这个蓝图是站在企业的未来。 看现在,是一个相对深远和宽广的视野,同时又考虑到如何基于现状,立足脚下。
第一还是看蓝图的目标,我们说在现代制造业的环境下,大批量的制造产能都在过剩,哪样的企业到底最后具备竞争优势,那就是具有更高的柔性、更高的品质、更低的成本响应客户的需求,不是拼产能、拼批量化规模效益的时候。企业只有在这些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才有聚合力和整合力,未来企业一定要站得更高,在更互联的商业平台当中生存,企业要么做商业的整合者,要么站在平台做好连接,无论何种定位,都要做好自身的竞争力,才有整合的资本和参与的资本。 再看看脚下,坚实的基础依然是精益化,精益化就是给制造端最低成本、最柔性的能力。刚才可以看到,精益方面价值流程整合依然有很多攻克要做。核心要素有四个,基于消费浪费的价值化构筑。
然后是基于工业作业产品和工艺的标准化,这决定的企业是否具备数字化的基础。 再然后是平准化,基于多品种、小批量甚至个性化的柔性生产与物流构筑,这决定了企业是否具备在产品复杂多变的情境下仍然具备高效低成本的优势。 最后基于上述方面持续改进的机制,这是企业永葆竞争力的灵魂。
第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构筑用户和制造连接的能力。这个指标一定是OTD,即企业是否具备敏捷的交付能力,是否具备订单为核心,数据驱动的模式,因为一个卓越的交付业绩的背后一定支撑的是卓越的生产运营能力,卓越的流程能力,卓越的品质保证能力和卓越的信息沟通能力,这个核心的目的有助于让我们不忘初心,利用适合的技术、方法实时和优化我们的OTD。
第四这个业务模式靠什么优化?要靠企业不断的智能化的净化。一个企业的智能化指数越高,代表两个方面能力更强,一个企业信息化的能力,另一个企业数据挖掘和管理的能力。刚才行业调查发现在两方面我们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业务信息化方面,我们的销售与服务的信息化、供应链的信息化、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制造的信息化是我们必须要关注的四个最核心的方面。 数据方面,我们的需求数据、产品数据、制造数据和服务数据是企业不断要积累、构筑的两个方面。 在双轮驱动的智能化引领之下不断迭代企业智能制造的指数才能越来越高,最终构筑最低成本、最高品质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多年服务于制造业,在企业共同面对愿景、困难和现实又不断解决问题,不断试错得出的一些切身的一些体悟。 通过我们的实践和分析判断告诉大家,企业一定要清晰的评估好自身所处的阶段和水平,确定好使愿景战略,明确好自身的商业模式,以订单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式为核心,做好精益化的连接,信息化的构筑和数据的积累以及智能化的一些应用,最终打造产品及服务的与用户实时响应的商业模式,实时符合趋势的智能制造转型直路。 我们将和中国制造业一起,不断构建制造的物理连接的能力和优化能力,业务流程连接的能力,到融合到信息化和架构应用的能力,而背后支撑的一定是企业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业务模式的构筑以及信息化产品的集成,是所有企业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共同要去解决和实现的目标。
分享:冠卓咨询
说明:转载请注明“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