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企业理念与精益生产实现模式研究
1 精益生产与企业理念
1.1 精益生产
面对美国汽车工业在大批量生产模式下的明显优势,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从50年代开始,就在探索一种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不同的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模式,并于70年代基本形成,80年代开始发挥重大作用。由于在日美汽车战中的出色表现,这一模式引起了各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曾专门设立了“国际汽车研究项目”(IMVP)课题,试图调查分析日本生产模式的特点,并在1990年将这种模式命名为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1-4]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以人为中心,把员工看作是比设备更重要的制造资源。强调员工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强调员工的终身雇佣和终身教育,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群体智慧;
——以小组工作(teamwork)为企业员工组织的主要形式,让员工成为多面手,承担尽可能多的责任,参与决策和管理;
——以“精益”为手段,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剔除一切多余和无用的东西,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准时制(JIT)和全面质量管理;
——以“顾客需求驱动”为产品开发原点,采用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使企业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以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作为处理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准则。
由此可见,精益生产作为一种全新的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生产方式,并非仅仅是若干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手段的局部应用,而是一整套与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文化、技术运用方式及管理方法高度融合的综合体系。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在传统生产模式中也在采用的技术,如并行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等,在精益生产中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原因。
精益生产强调最大限度地消灭一切环节中的浪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向管理要效益,不以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为前提,这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1.2 企业理念(corporatemind)
“理念”本是指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作为企业形象(CI)的核心,企业理念的概念是由美国IBM公司在1956年提出并导入的。它是企业创业精神、价值观、使命观和企业活动的原点,由活动领域、企业使命、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管理原则、企业伦理等部分有机组成。
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和企业运作的根本宗旨,企业理念首先应有明确的针对性,完全根植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土壤之中。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活动领域、不同的内部条件和不同的外部环境,这将迫使企业根据自身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从而导致不同的理想、不同的追求,即产生不同的企业理念。其次,企业理念还有鲜明的时代性。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产品的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这使企业的活动领域、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1.3 精益生产与企业理念的关系
精益生产在全球范围的实践中,不少企业取得成功,但仍有不少企业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产生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未能及时培育与之相关的员工精神和企业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企业理念的正确构建和CI的适时导入,将是克服这些与“人件”相关障碍的有效手段。构建和贯彻企业理念的目的正是着眼于人的能力和群体智慧的充分发挥。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企业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着员工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CI的基础,随着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的形成和不断强化,企业理念激励和促使员工积极进取,努力保持高素质,实现群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与企业规章制度相比,企业理念更有利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前者强调对人的约束和制约,后者强调激发人的自觉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协作精神。因此,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相比,精益生产模式与企业理念的关系将更为密切。企业理念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决定了随着精益生产模式的推进,必将促使企业理念的更新和发展,进而确立起精益企业理念;同时,根据企业理念对企业员工素质的作用和影响,精益企业理念的构建和贯彻,将促进并保证精益生产的实现和企业最大效益的发挥。所以,精益企业理念与精益生产相辅相成,同步发展。
2 基于精益生产的企业理念特征
从190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确立传统大批量生产模式至今近一个世纪以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产品需求和市场发展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为人们追求更具品质和特色的产品提供了可能。人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开始从基于温饱转向基于品质和个性。这一需求变化导致了未来产品和市场将向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它要求制造企业应尽可能做到产品成本及产品类型与生产数量无关。其次,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使制造企业间关于硬设备和硬技术的差距日渐缩小,从而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产品“面市时间”最短已成为所有企业家关注的重点。第三,在制造企业内部,一方面,以柔性自动化技术为基本构架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适应上述需求变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对CIM技术应用的实践显示,未来制造企业的模式至少是“人、经营和技术”三者的集成,企图依赖人工智能和技术的高度集成来获得超常的市场应变力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良好愿望。
因此,如何提高并保持员工的高素质,如何提高“人与人”“人与机”的协作水平成为企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关键。
针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上述变化,根据精益生产特征、企业理念的针对性和时代性,精益企业理念应反映精益生产哲理的全部内涵,在特征上充分体现尽善尽美的追求目标,和谐一致的内部关系,信任友好的外部环境和无限追求资源利用率的管理思想。
表1概括了传统的大批量生产与精益生产两种生产模式下企业理念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区别。
3 精益生产实现模式及策略
企业理念的时代性、针对性及精益生产与企业理念的关系表明,精益企业理念的构建与贯彻过程,也是精益生产模式的实施过程,其结果将导致企业生产模式的全面改变,从而实现传统大批量生产模式向精益生产模式的转换。因此,精益企业理念的构建与贯彻是实现精益生产的重要策略,也是一条起点低、投入少、效益高的有效途径。
图1表示精益企业理念构建与贯彻的过程。
图中“制订贯彻方案”是整个构建与贯彻过程的关键步骤,采用CI导入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改革并进的方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根据精益企业理念与精益生产的关系,并进方案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有利于贯彻方案的过程控制;另一方面,精益企业理念的贯彻需要企业内部条件和企业员工素质的协调发展,需要精益企业理念在每位员工思想上的根植和强化。CI的导入为理念贯彻提供了支持,通过MI、BI、VI的培训、宣传和强化,使员工了解理念、熟悉理念,从而促进精益企业理念在企业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实现,并最终成为精益企业。此外,通过CI导入也使顾客了解企业理念,这将帮助企业建立起一支企业外的监督队伍,进一步促进理念贯彻。“拟定实施步骤”和“拟定CI导入步骤”项中的步骤,可参考表1并根据企业实情拟定,也可以参考表1进行过程控制。最后用是否符合精益企业特征作为对整个构建与贯彻过程的检验,符合表示成功,反之,则应检查贯彻方案和精益企业理念报告书的正确性和针对性。对一些特例,应重新审视企业是否适合引入精益生产方式。
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可视实情,按图1所示过程,选择下述二种模式中的一种实现传统大批量生产模式向精益生产模式的转换。
一是局部实现模式。这种模式的思想是,在传统的大批量生产企业内部,根据精益企业理念特征和本企业实际,组建精益生产车间,并在此基础上按图1构建和贯彻精益企业理念,通过精益车间的推广,在全企业实现精益生产。其优点是,通过企业内部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后全面推广有利于企业平稳过渡;其缺点是,两种生产模式的转换时间长,对于产品品种相对单一的企业来说,试点车间的选择和组建十分复杂。
二是全面实现模式。这种模式的思想是,针对传统的大批量生产企业,根据企业活动领域和精益企业理念特征,按图1构建和贯彻精益企业理念,实现精益生产。其优点是,转换周期短,有利于企业迅速实现精益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其缺点是,由于企业重组,将在短期内对企业产生较大冲击。
4 结 论
综上所述,精益生产与企业理念之间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企业理念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决定了它必须随着精益生产模式的推进而逐步走向精益化;而实施精益生产所必需的企业精神和人文环境的培育可通过精益企业理念的构建和贯彻来促进和强化。
作为先进制造系统的一种,精益生产的特点是企业内人、技术和经营思想高度集成和统一。以基于精益生产的企业理念的确立为先导,辅之以CI的全面有效的导入,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的实现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向精益生产模式转换,从而创建精益企业的有效途径。
文章来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