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口”,“口+口=9”。
看似简单的两个式子,其实有很大的不同。
前者只有一个正确答案9,后者却有许多组正确答案。从教育的观点出发,虽然很难说哪种教法比较好,但就“许多组正确答案”这点而言,后者的观念确实和现实世界比较接近。在进行探索和创新活动时,最重要的往往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寻找答案的过程。在通过不懈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的过程中,你或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会员工主动思考,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也是保证组织基业长青的关键。丰田公司之所以能在不断变幻的市场环境中牢牢占据领先地位,是与其长期倡导的“丰田式改善”紧密相关的。丰田式改善,是从倡导员工主动“思考”开始的。员工思考出来的方法不必非是正确答案不可,提案人要针对改善方案,慢慢深入理解每个细节,了解问题所在。
为何懒得动脑?
在协助企业改进生产方式时,我曾经碰到过一些无法耐着性子的老板。我的生产改革方式就是丰田式的“自己找出答案”,员工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多少会花一些时间。有时我也会觉得直接告诉他们“这里应该这样做,那里应该那样做”比较快。实际上也有许多想尽快得到成果的老板,希望我采用直接的方式。但是,这样的生产改革无法真正成为这家企业的资产。如果把一切准备好双手奉上,员工就会放弃思考。虽然很快可以看到效果,但那只是暂时的。
只要我们不在了,马上又会恢复原状。改善是一时的还是久远的,要看企业主能不能耐着性子。立刻就想要答案的人,很容易陷入“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迷思。因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就无法说出另一个答案,免得丢脸。然后就会觉得自己花那么多时间思考不同的解答,非常浪费时间。这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丰田对于工作上的浪费是非常严格的,但是对于员工凝聚智慧、不断尝试摸索的做法,却十分鼓励。若是吝惜思考的时间,只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正确答案,你就不会成长,组织也就无法壮大。
不动脑就处于被动地位
大野耐一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多用脑工作”。
只要机器在运作,自然就会制造物品出来,但光是“制造东西”已经不能说是“工作”,因为若是物品生产过剩,反而会形成浪费。重要的是,如何尽量以低廉的成本生产出必要数量的物品。压低成本制造数量有限的物品,并避免生产过剩,才能产生利润,如此才能说是真正的“工作”。只是按照上司指示工作,这样是不够的。不断努力思考如何更快制造出物美价廉的商品,从不停下改善的脚步,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制造”。
大野耐一在《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一书中,曾经就工作的积极性说过这段话:“必须把遵守他人决策这件事当作‘自我决策’。首先,试着去做做看他人决策的事情,如果没办法执行,这当中一定有问题。如果你能提出确实的改善方案,那就着手去做。如此一来,即使原本是他人决策的事情,也会变成自己的决策。”
有些人一听到“执行他人决策”就会产生反抗心理,觉得自己好像是被迫去做。这样下去事情会演变成只有“执行”和“不执行”的是非题,而且不执行的人会遭受处罚。关于这一点,丰田式的解决方案就是,“让他人决策变成自我决策”。
举例来说,遵守标准作业是必要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有些地方可以改善,你就去思考并提出改善方案,让标准作业更加完美。因为你运用了智慧,使“他人决策”的标准作业,成为你“自我决策”的东西,遵守并执行自己决策的东西则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总是以被动的态度来工作,就会落入事事都是被他人决定的处境。多用脑筋在工作上,积极思考并提出改善方案,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多用脑、多下点工夫,你对工作的参与感会更高。
“多提案”胜过“好提案”
如果有人要你“提出创意”,大部分的人都会往大方向去想。但是,令人大为惊叹的创意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出现的,说不定实际上也很难运用。许多小点子聚沙成塔,就能成为创意的宝库。
有个超市习惯将所有的顾客意见全部贴在墙上。顾客意见有很多种,最多的还是投诉抱怨。这些意见本来应该是超市最不想让人知道的,但这家超市却反其道而行,不过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贴出来,还确实记录每件客诉应该如何改善,以及超市本身的想法。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