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欧洲IT产业的现状说起。
去年10月2日,德国当红的互联网公司火箭网络(Rocket internet)在法兰克福证交所上市,这是德国过去10年最大的一次科技企业上市。当时估值大概67亿欧元。作为美国史上最大的IPO,基本同期上市的阿里巴巴市值2314亿美元,是“火箭”的34.5倍。毫无悬念,因为阿里巴巴动静太大,“火箭”上市基本静音。
在IT领域,德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一样尾随美国和中国。在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互联网公司中,美国占了11家,亚洲国家9家,欧洲一家都没有。
德国总理默克尔也着急。她在去年10月底德国汉堡的IT峰会上鼓舞士气说“将数字科技与工业产品以及物流相连接,也就是工业4.0,德国有机会拔得头筹”。在那次峰会上,默克尔提议欧盟今年初就开始确定一个新的基本数据保护监管法规。欧盟的互联网不牛原因很多,法规的繁冗和不健全是其中一条。
说回工业4.0,这个源自德国的热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简称。工业1.0从蒸汽机的发明开始;工业2.0从1870年引进分工劳作的流水线开启;工业3.0是1969年开始的利用电力和IT系统升级自动化生产。而工业4.0将是智能生产——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应用,打通所有生产环节的数据壁垒,无线网掌控一切。
简单而言,如果说现在的自动化生产是人与机器对话,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实现机器与机器对话。
这就是默克尔所说的:数字科技与工业产品,以及物流共通。
在这个信息物理系统中,数字科技和工业产品必须并驾齐驱才可能得胜。可惜数字科技并非德国的传统强项。
这只是德国工业4.0所遭遇的其中一个现实问题。德国人正在快速学习,他们的目标是在信息物理系统(CPS)—工业4.0时代的关键词之一:成为领先提供商。分析机构认为“那对于拯救整个欧洲工业来说都会是个大利好”。
去年一年,曝光度增加的工业4.0概念让中国制造业有些惶恐。很多广为流传的理论,包括工业4.0消灭淘宝只需10年;工业4.0可将生产成本降低四成,一举淘汰世界工厂,诸如此类。在过去几个月和一些德国企业的交流中,我也频繁提问这些假设是否准确,但大多数德企认为现在下诸如此类的结论有些为时过早。
现实中,德国工业企业追求工业4.0的过程要朴实得多,很多科技进步都融入在日常生产的点滴中。借用德国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Wolf-Henning Scheider对新浪财经所描述的:这就像是在做一个拼图,你看得到每一块碎片,但要看到整个图景还需要些时间。
有关工业4.0的三个神话
传说一:工业4.0是革命性改变
德企从不爱谈“革命”“颠覆”,或是“破坏”。
套用宝马集团工业4.0生产专家Christian Patron博士对新浪财经的答复:“在宝马集团,不断改进生产系统是日常工作。工业4.0是符合宝马逻辑的下一步,而绝不是‘革命性改变’”。
宝马集团对新浪财经确认说,他们在给“工业4.0”起名的时候就开始参与了。现在有一些公众辩论的主题,最早都是从宝马的工厂中总结出的,有的甚至在宝马的工厂中已经处在铺开阶段。这家车企对生产流程改造中的一些尝试,后来被列为“工业4.0”的生产方式。
他们之后又给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Acatech)提了很多实施项目方面的建议。宝马参与了德国联邦政府教研部资助的,针对信息物理系统所设计的CyProS项目;另一个项目是研究在以机器人为主的自动化流程中,如何大幅度提升盈利能力。
对于工业4.0的各个模块,德国企业并没有成型的文件,但是他们已经在做了。
“在汽车行业,供给链条至关重要。我们在过去几十年最大的尝试,就是如何相互联通以减少库存。十分巧合,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这一概念,然后就叫开了。”德国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即将在今年3月底履新德国马勒公司董事会主席的Wolf-Henning Scheider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表示。
“我们现在可以更清楚了解一些零部件在整个供应链中的需求状态。举例来说,我们生产一种电力辅助刹车系统——无人驾驶中的一个关键部件。这个部件在博世6个工厂生产,然后在一个工厂组装。在工业4.0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随时知道每一个零部件在供给链中所处的状态。”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