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DCA循环?
P plan。策划,指做一件事之前,应经过周的考虑,有了详细的策划,这件事做成功的概率才会较大。中国古话也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以说跟这个理念是高度的契合。
D:do实施,在策划好一件事后,就可以按照计划去实施了。实施过程应产格按照事先计划好的步骤、要求去实施,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或结果。
C: check检验,在做完一件事后,应对照策划、计划,以及实施的过程,及时去检验事件结果,以发现在策划、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总结反馈经验。
A: action行动,指将总结的经验应用在下一次行动中。
在每一件事上都执行PDCA的话,那将会是一个持续改进、提高的过程,工作质量越来越高,结果越来越令人满意。
讲清楚PDCA的含义,我们就按照PDCA这个过程来介绍质量管理体系设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体系建设的策划阶段(P)
在策划阶段,公司应开展的最主要工作包括全员培训、成立体系建设项目组、体系结构设计、职责分工、确立质量方针等工作。
一、全员培训
本阶段的全员培训,主要目的是介绍、普及质量管理知识,让员工对质量管理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以便推进够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
一般的做法是到认证机构或相关咨询公司请一位专家,培训的主要内容一般是质量管理发展历史、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当前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的主要架构及内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肯定不会超过本课程的范時)。
通过培训,公司员工对质量管理及相关工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就可以了,虽然体系设及运行需要人人参与,但不需要每个人都变成质量从业人员。
二、成立体系设项目组
经过全员培训,就应该挑选部分专业认识成立项目组,正儿八经地开干了。很多单位叫法不ー样,有的叫体系设小组,有的叫质量认证项目小组,也有的QM体系推进小组。
名称虽不同,但都是为了组织、协调、实施质呈体系建设这项工作而成立的临时小组。
该项目组的主要职责就是对外联系专家、咨询意见,对内割定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组织体系文件编制及后续宣等事情,等到体系建设通过认证机构认证,它也就功成身退,光荣退役了。
项目组一般应该有个组长,具体的间题由组长向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领导汇报,提出需协调解决的事情。其他同志们就按照组长的要求开展工作吧。
三、体系结构设计
成立项目组后,首先应该考虑的事情,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这个涉及到体系结构设计。体系结构一般是指体系文件的机构,而非行攻机构的层级。把质量管理体系文本化,从结构上看,一般通用的法有二层次、三层次和四层次三种。
二层次结构:第一层次文件为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第二层次为程序文件。可根据公司业务情况分为管理类和技术类,这种结构适合公司模小、业务单一的单位。
三层次结构:第一层次文件为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第二层次为管理性程序文件,第三层次为技术、操作性作业文件以及相关记录、图纸等。
这种结构最为中规中矩,适合公司有一定规模,且各部门职责非需明确,交又少的企业。
四层次结构:相比三层次结构,有的单位把记录、表单等放在第三层次作业文件下游,形成第四层次文件。笔者道行不够,亲身经历但并没有觉得有任何优点。
体系结构经过项目组讨论,領导拍板同意,就算搞定了。
四、职责分工
职分工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策划工作。它的主要内容是理顺、分清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各部门该干什么工作,具体负责什么事情。
从理论上来说,是全面理清公司运作所需要开展的所有工作,然后按部门功能分下去。但其实咱们没建立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时候,公司已经运作起来了,基本上也都承担起相应职能了。
所以这个环节主要工作是梳理,发现职责分工中的不足,让整个组织更合理、更有效的运作起来。
比如有的单位把计量器具管理放在质量部,但其实质量部就两三个人,管着体系、检验、监督、内审、迎检等一堆事,你让他负责一些没有国家标准的测量器具的校准,而相反技术部工作有技术能力,而且任务也不多,这就不合理了。
岗位职责是质量管理手册中的重要节,所以本阶段一定要理清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分工应确保合理、可行、全覆盖。
五、确立质量方针
策划阶段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确立公司的质量方针。该工作也可放在质量管理手册编制的过程中实施。
但鉴于质量方针是一个公司的战略方向,由老总亲自发布。所以提前考虑也是应该的。
质量方针其实就是一个口号,应体现公司的核心产品、市场价值、质量意识、文化理念等。说他是企业的灵魂也不算过分。
质量方针不宜过长,一般偶数个短句,每句字数一样即可。如“优化产品、质量第一;强化意识、持续改进;优质服务、顾客满意等。
值得一提的是,质量方针里一定要体现“持续改进”的意思,这就是你的质量意识,人家标准就强调这思想。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感谢冠卓咨询老师对项目组的全程辅导,通过做项目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问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并让我们的管理人员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北京某电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