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这不是硬件和资金和方面的准备。
这里可以肯定的说,推行精益生产对这些几乎没有任何硬性要求。
确确实实需要认真准备的是:认知,决心和信念,知识和人才。
从企业负责人(这里指真正的负责人)和个人两方面来说这个问题。
首先从企业负责人的角度来看。
01、掌握精益生产的精髓
也就是对精益生产有真正的,正确的认知。包括精益生产方式,运行模式,对组织的冲击,可能的震动,而不能只是盲目乐观于潜在的收益(虽然这是肯定的)以及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技术。
因为,只有在真正理解了精益生产,你才能一直保持自己前进的方向。做精益生产,不是商业投机,这需要数年,十数年,数十年持续的专注和努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戏法。精益生产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在丰田内部自成体系。
而至今仍被奉为精益界的圣经的两本书——《改变的世界的机器》以及《精益思想》,也早在1990年和1994年就已经出版发行,精益这把火已经烧了好几十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工厂浅尝辄止或数过其门而不入呢?
主要就是因为企业负责人对精益生产缺乏真正的认识。
精益生产方式要求把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放在平等的地位;将员工看作企业的合伙人,而不是可以随意替换的零件;鼓励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发挥才能创造机会;尊重员工的建议和意见,注重上下级的交流和沟通;领导人员和操作人员彼此尊重,信任。员工在这样的企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并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完成和改善工作。本质上,精益生产的成功跟任何其他事物的成功没有什么不同,就是:
1、坚持
2、按精益的方式改善
3、坚持按精益的方式改善
这话说说容易,做到是很难的。就像毅力一直都是一种稀缺品质一样。
而如果离开了对精益生产的正确认知,那坚持是万万不会发生的,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坚持的。
而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认知必须是企业负责人必须自身具有,完全不能授权,其他任何人都无法代劳。
这一点很像ISO9000标准中的7大原则的第二条——领导作用。
但较之ISO9000体系领导作用只能屈居第二不同,在精益生产中这可是不折不扣的首要原则,并且更为不同的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可以徒有其名,经常摸鱼,因为质量管理体系虽然离开了领导作用也无法发挥其实际效应,好歹还可以保有一套“框架”,虽然只是一幅虚有其表的空架子(很多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都是如此)。
但在精益生产中,离开了领导作用,那是完全无法开头,搭架子的可能都没有,拆台的人倒会很多。搞质量管理体系还可能玩些虚头八脑的东西,搞精益生产完全没有这个可能。
决心选择精益的企业,负责人事实上本身一定要成为一个精益生产的专家,他(她)可以不是精益实践方面的专家,但一定要是精益思想方面的专家。而这需要相当的时间来学习和领悟,纯粹通过几堂培训课就说自己洞悉精益思想的事情,大概率是不存在的。
正确的认知非常重要,因为这会直接决定后续所有的活动。
后面的行动,包括制定精益路线,选择变革代理人,构建精益组织等,生存还是毁灭,全在一念之间。
我所经历的过的企业,事实上成功实施精益生产的企业极为稀少!关键点就在于此。
02、决心和信念
有了正确的认知之后,决心和信念就很重要。
这种决心和信念主要体现在对精益方式的坚持和对精益生产带来的远景的支持。
可以肯定的是,用精益方式来解读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几乎一无是处。
反过来说,用传动生产的框架来解读精益生产方式,那精益生产就是丧心病狂。
需要明确的是,这两种方式无法共存(这种共存指针对同一个产品线或同一个生产区域)。
当决定带入精益生产模式来代替传统的生产模式时,就需要清晰的预见到这种冲突有多激烈。带给你的现有组织的震荡可能都时史无前例的。
事前的培训和通气会有些作用,但在实际的推行之中,在开始之际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太多的或明或暗的抱怨,抵制是一定会此起彼伏的。
这时负责人的决心和信念,以及由此而生的果敢,就变得非常重要。
历史数据告诉我们,精益模式的导入在初期通常会导致10-15%原有管理团队的流失,这是必然的。没有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坚持到底的信念,很容易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03、找到对的人
如果企业负责人是精益方面的专家,自己担当精益代理人也是可以的,前提是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领导这场战役。
反之,你就需要一些具体的人来协助你的工作。
通常在这种时候,会有你知道的,或不知道的各种各样的人找上门来,向你伸出热情的双手。这时,你需要保持相当的谨慎。
这其中,有些人非常优秀,但更多的(个人看法)只是一些脱离实际的人,跟精益思想的根源并没有什么联系。有人讲课是一把好手,但对你的现状除了照本宣科之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有人擅长采取唐突的出击来在短期内来变戏法,却没有兴趣与你脚踏实地来一起工作,这些人也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帮助。
那些动辄展示漂亮的PPT,各类图表的人,你一定要离他们远点。
而那种精益思想深入骨髓而又愿意脚踏实地的人,精通各类精益技术,同时又熟知生产和质量的人,才是你真正需要的财富。
04、生活模式而不是项目模式
精益生产只又变成一个企业的日常行为,这种模式才会带来的真正的意义和效应。
否则,只能是一个更大的混乱和动荡。
很多时候,人们不明白的是,精益生产模式比传统生产模式脆弱多了,需要更高的注意力来维持。
精益生产不是一个项目,没有截止期(虽然每一个具体活动会有明确的截止期)。
这个观念非常重要,一日精益,终生精益,除非你不玩了。
然后从个人(精益实施者)的角度来看。
看负责人对精益理解的理解,以及其决心和信念。
如前所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这一点不成立,请谨慎选择。
当然,这里指的是你想真正在精益方面成就一番事业,如果只是想在商言商,那当我没有说过。
当你决意想成为一个公司或企业在精益方面的掌门人时,请一定想清楚这一点。虽然听起来让人丧气,但客观的说,去一家公司独立担当精益部门,非常大的概率不会成功。
因为如果这是一家成功的精益企业,通常组织并不需要到外面寻找这类的人员。如果不是,要么从未开始,要么开始得并不成功,这时候,就是需要度量的时候。
所以,精益从业者一定要有觉察负责人知识,决心和信念的能力。要支持和延续操作系统的运作,必须做好管理基础系统建设。管理基础系统建设包括管理架构、流程与系统机制。我们知道,管理工具的实施和运行需要完整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流程,只有在完善机制管控下,各项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因此,机制的建立是精益变革的筹备工作。
05、精益思想深入骨髓
精益生产最重要的不是技术,如看板,标准化,平准化等。
最重要的的其基本思想的有效运用。
就如武术中最不重要的是套路,最重要的是师父们耳提面授的不传心法。
知识了解有几个层次,知道,了解,掌握,熟练应用。要让精益生产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做到精益思想在各种具体生产层面的熟练应用。
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大致就是这个意思,虽然有点玄乎。
精益生产是一个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是一个思想变革。要改变人的思想,必须要在项目启动前,精于筹备,为项目的运行创造环境,平台和保障。首先,一定要与高层达成共识,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保障目标实现的机制;其次要选择合理的管理工具,方法作为项目运行的基础;第三,要对人才培养和培训,让他们在学习中改变,学习中成长,才能最终在整个变革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转变。
06、熟悉必要的技术
虽然说技术不是最重要的,但还是要点技术的,否则,一下子也耍不开。
何况,所有的技术都传承已久,可以拿来就用。
另外,除了必要的精益技术,对质量,生产工艺,生产现场的方面的知识也是多多益善。
象我本人,因为在工艺,工装设备,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方面都有涉猎,所以最终来做精益时就会游刃有余很多。
07、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精益生产不是做PPT,不是做培训,也不是制作各类报表。
需要的是实实在在在现场带领大家亲历亲为。
居庙堂之高的人是无法带领大家成功的实施精益生产的。
08、获得足够的授权
精益生产方式要求把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放在平等的地位;将员工看作企业的合伙人,而不是可以随意替换的零件;鼓励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发挥才能创造机会;尊重员工的建议和意见,注重上下级的交流和沟通;领导人员和操作人员彼此尊重,信任。员工在这样的企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并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完成和改善工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当你带领大家实施精益时,闭着眼睛也能看到的是,反对你的人多了,你算老几。所以你需要有杀伐果决的魄力和能力。
宣传造势可以让每个人感觉到精益生产的运行是举足轻重的,是不一般的,从而引起大家的重视;同时,宣传可以表扬先进事迹和光荣个人,对全员参与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精益生产的筹备工作是艰辛的,需要涉及到高层,中层和宣传到每一个员工,需要牵涉到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制造部和其他职能部门等。筹备的范围是普及到企业的每个角落,并且筹备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在精于筹备的情况下,才能为精益生产的顺利推行打下基础,为精益生产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