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屋
精益转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不过如果你希望能在这里寻找到你的精益之旅捷径的话,恐怕你要失望了。
在有人寻找“三步登天”的方法的同时,很不幸,精益转型个案各不相同,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黄金子弹”来依循。由于顾客需要和运营能力等有差异,每一个案例都有不同的优先顺序,就连这些优先顺序本身也会随着转型的进展而发生变化。不过,确实有一系列非常有益的框架已经开发出来,可以指导转型工作,还可以避免一些最常见的错误。
这里展示的两个框架模型意在帮助正确利用随后的工具,它们是流动框架和层级式转型框架。它们并非唯一的框架模型,还有数千种的“精益屋”版本,以及经常是更加模糊的其他框架。选择自己感到舒服的来使用。
精益屋
首先,让我们看看传统的“精益屋”。它是初由丰田创立。图4-1是一个典型的示例。注意它的两大支柱:准时制生产(JIT)和自动化(jidoka),或者说流动与质量、“动”与“停”。它们是必须的管控机制—你两者都需要。
精益屋的好处在于:它们广为传播,容易理解。它们还在诸如丰田的组织中一再被证实有效。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精益之屋的不足之处:它建议不管具体情形如何,都从基础开始自下而上建立。它还具有明显的工具导向性。然而,什么时候开始建造墙呢?顾客在什么地方?经由政策部署吗?如果因为不良的交付绩效而让顾客失望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你是如何提供价值的?对于5S和标准化作业等工作的需要可能被误读为要收拾、处理那些不受控制的员工。可持续性问题经常发生,因为员工视这些工具为“有了更好没有也无所谓”而非必不可少,管理人员变得漫不经心,因为它们对财务奉献和顾客满意度影响甚少。或许这样的状况会延续很长时间。根本上说,问题在于本地的行动仅仅对本地产生积极作用,而不必考虑系统性的变革。
分享:冠卓咨询
说明:转载请注明“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