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 :  400 168 0525
  •      
  •  
news 新闻动态
  •  
  •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 - 01 - 22
点击次数: 0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结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方法论,已成为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的关键工具。它不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目标。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与升级。然而,技术的引入只是第 一步,如何将这些技术有效整合到现有生产体系中,才是决定企业能否真正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整合的框架,它通过消除浪费、提升效率、优化流程,为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识别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浪费不仅包括显而易见的时间、物料和能源的浪费,还包括隐藏在流程中的低效环节。在智能制造环境下,生产线的高度自动化和数据化使得这些浪费更容易被识别和量化。通过运用精益六西格玛的工具,如价值流图、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等,企业可以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影响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改进。与此同时,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强调数据驱动的决策。在智能制造中,设备、传感器和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为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生产过程中的波动和异常,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质量。六西格玛的DMAIC流程与智能制造中的数据分析工具相结合,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定位问题、优化流程,并确保改进措施的长期有效性。此外,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还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持续改进的文化。智能制造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生产组织方式和员工技能的全面提升。通过培训和实践,员工能够掌握精益六西格玛的工具和方法,成为推动企业持续改进的中坚力量。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使得企业在面对智能制造带来的复杂性时,能够迅速适应并不断优化,而不是被新技术所困扰。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在引入智能制造技术...
作者: 吴贵阜
点击次数: 322
生产班组作为企业里面最基层的生产单元,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班组最核心的工作依然是管理,只有做好了基层班组的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生产班组应有的战斗力。如果你是一位一线班组长,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每天忙的焦头烂额、经常加班加点,但是一个月下来看看自己班组的成果却差强人意,效果并不显著,距离上司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工厂里只要机器一开,问题就会层出不穷,生产现场就是问题的积聚体。班组管理的工作内容错综复杂,如何才能把千头万绪的每项工作都能够处理的细致到位,真正做到忙而不乱呢?这是非常考验基层班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的。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解决班组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就需要彻底地推行基层班组管理标准化工作。首先,要追本溯源,看看班组的任务指标、职责界定是否清晰?班组任务来自于公司方针的层层分解,任何一家公司企业的方针都是自上而下有序地流动的。方针自上而下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基层现场班组。在企业里面,班组是最基本的细胞单元,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落脚点。班组的各项活动必须围绕公司方针来开展,从而贡献出班组的业绩,自下而上对公司业绩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形成闭环管理。如果不能实现上述闭环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就会出现问题,高层的战略方针无法落地,甚至会成为空中楼阁。其次,要清晰界定班组管理的任务职责呢?一般而言,企业方针基本都是围绕着质量、成本、交期、设备、人员、环境、安全这几大方面而展开的,所以这七个管理维度也就成为了班组任务职责来源,一般将其概括为班组现场管理的七大任务。开展班组管理标准化工作,必须要先围绕班组管理七大任务界定清楚班组管理职责,然后从班组维持活动、班组改善活动、班组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开展班组七大任务管理活动。例如,开展班组安全管理,不仅要明确班组日常安全管理规范活动,还要开展班组安全改善活动,过程中还要培养班组安全管理人...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9
作者: 王赟珍
点击次数: 232
众所周知,QCC活动在日本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在中国情况就有所不同,许多企业开展了这项活动,但是活动成效并不令人信服,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甚至断言QCC活动在中国没有生命力。就近年来企业开展改善活动的经验看来,只要推进方法得当,QCC活动同样可以在中国的企业开花结果,中国员工同样能够积极参与到QCC活动中来。为了使更多的人对QCC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必要把我们成功推进QCC活动的一些心得进行总结。一、QCC活动是一项持续不断的改善活动今天的QCC活动的范围在扩展,已经不局限于品质控制方面,还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如效率、成本、交货期、安全等等。另一方面,今天的QCC活动也不仅仅是员工自主自发的活动,而且是员工职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那些将自主自发的QCC活动与作为职务活动一部分的QCC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企业,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改善效果。二、有效开展QCC活动的条件根据经验,我们切实地体会到,要成功推进QCC活动,企业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企业领导对变革活动坚定的意志成功推进QCC改善活动的企业,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企业领导是改善活动坚定的支持者。他们对改善活动不仅有着良好的意识(态度和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长期倡导和持续推进改善活动的坚定意志。2、中层管理干部的积极推动为了使企业领导的意志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行动,QCC活动推进部门和各部门中层管理干部的积极推动是至关重要的。3、基层员工的积极参与再好的改善活动,如果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那么它就将失去应有的意义,QCC活动也是如此。4、创造良好的改善活动氛围良好的改善氛围也是有效开展QCC活动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借助于企业内各种有效的宣传工具在各个适当的场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积极地宣导改善活动,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良好的改善活动氛围。三、有效开展QCC活动的方法要使QCC活动得以持续开展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8
作者: 宋显龙
点击次数: 252
在制造业的一线生产班组管理过程中如何让公司的管理指标在班组层面落地是很多企业都面临的困惑。如何解决这类困惑呢,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一起探讨一下。一、公司指标与班组活动的关系首先,一个公司的方针指标要想能够对经营起到作用,就一定要看到在最基层有围绕方针指标工作的内容,制造业中班组是最基层的管理单位,所以班组的活动应直接反应公司的方针指标。二、班组指标如何指导班组活动班组的管理活动一般可以分为安全、质量、成本、交期、人员、设备、环境这些方面,在这些维度班组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管理活动又要分为维持、改善及人才培养这三个维度,只有这三个维度都具备的管理才能称之为合格的管理。而班组指标的制定就要围绕这七个方面三个维度,只有这样才能将班组的管理活动与公司的方针指标相关联。三、班组指标如何落地了解了班组指标制定的范围后并不是僵化的将公司考核车间或部门的指标直接做“运算”上的分解就可以了,需要考虑哪些指标是可以直接用于班组的,哪些是需要转化的,另外,还有哪些指标是需要增加过程指标的。还有就是这些指标对应的管理活动是否有相应的“工具”进行支撑,班组长是否有能力开展这些管理活动,这些都是在指标落地时必须要考量的因素。本文为冠卓咨询原创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组织不得对本文进行篡改,转载或以盈利为目的行为,一经发现,将负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5
作者: 庞兆然
点击次数: 160
说起六西格玛改进(DMAIC)方法,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企业通过实施六西格玛改进,更是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业绩,并由此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六西格玛改进实施过程中,人们往往发现在产品质量水平达到4到5个西格玛后,再想进一步提高时,需要付出非常高昂的代价,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实践表明,至少80%的产品质量是在早期设计阶段决定的,所以说要达到理想的6个西格玛质量水平,从最初的设计就需要采用六西格玛质量的理念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六西格玛改进的极限是相当于最坏差错率的最大回报率,但随着组织逐渐地向6个西格玛水平推进,得到的回报逐渐减少,而在新产品领域里可以得到好得多的回报。为了让新产品更大程度地实现(满足和超越)客户价值,需要现代产品设计方法,指导在新产品设计时能够首次就做出正确的设计,即在设计理念上使客户价值最大化,在设计行为上稳定实现最佳设计,而六西格玛设计(DFSS)方法在这两个关键点上表现出了相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本文为冠卓咨询原创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组织不得对本文进行篡改,转载或以盈利为目的行为,一经发现,将负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4
作者: 聂晋峰
点击次数: 217
开篇先来讲个故事,多年前,一位心理学家进行过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其中一辆停在中高档小区,另一辆停在城乡结合部。停在城乡结合部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放在中高档小区的那辆,无人问津。后来,他用锤子把车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诞生了一种说法叫“破窗理论”。顾名思义,虱子多了不怕痒,问题多了就习以为常,被偷是必然。对于企业,现场问题多了如何去识别,“6S管理之红牌作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在整理阶段,通过红牌作战,能够识别出非常多的非必需品。以最近做的一个项目为例,该公司需要单独为这些非必需品划出一个小的仓库,里面放着是现场常年累月不用的大小设备、待改造工装器具架子,粗略估算价值17万元 ,静静的躺在那里“锈”去,一方面还在打申请购买新设备新工装,经红牌专题会议,得出结论70%设备可以改造再用,部分新设备无需请购。可叹亦可悲,我们需要反思。现场管理当中总会出现空间越来越小不够用的声音同时现场堆放着诸多非必需品,只需要进行一场“红牌作战”的活动企业就能达到双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红牌作战” 的目的是,借助这一活动,让工作场所得以腾出空间、整齐清洁,塑造舒爽的工作环境,久而久之,大家遵守规则,认真工作。许多人认为,这样做太简单,芝麻小事,没什么意义。但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生产现场是否整洁。这应该是”破窗理论” 比较直观的一个体现。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可能在于,企业中对待地随时可能发生的一些“小问题”的态度,首先不能麻木不仁,发生问题后从体系管理角度去问5个Why,从而弥补体系管理的漏洞,小题大做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为冠卓咨询原创文字作品,任何人或组织不得对本文进行篡改,转载或以盈利为目的行为,一经发现,将负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2
作者: 李国松
点击次数: 269
智能制造,是依托于高度网络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它构建于高度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基础上,其有别于传统的制造模式,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逐渐提升,设备的稳定运转将直接决定生产效率的高低。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越来越不适用于智能制造环境下的设备管理,甚至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在此背景下,必须对设备管理做出改革,研究出一套适用于智能制造下的设备管理平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减低生产成本,推动企业的发展。1、依托于高度的信息化,可以更加全面的收集设备信息,同时做出更加准确的设备管理动作:(1)通过数据终端设备,可有效收集设备综合效率、故障信息、备件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运用,可以更加精准的对设备综合效率进行分析,对其薄弱环节做出改良维护。(2)有别于传统的设备事后维护及预防性维护管理,在智能制造环境下,更应该重视设备预测性维护,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得出设备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前对其进行更换,以确保设备生产的稳定顺畅,有效减少设备运行中的故障损失。(3)在高度的网络化、信息化基础上,备件管理也会更加精准,通过条码化管理,备件的来龙去脉将可进行全程追溯,同时可通过备件寿命的分析,为备件供应商的管理提供数据的支持。2、设备管理对人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的因素,也是决定在智能制造环境下设备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环节:(1)在智能制造环境下,传统的操作者会慢慢的被淘汰,多技能操作人员越来越重要,甚至不再是单纯的设备操作者,而是具备一定维修能力的操作维修者。(2)对专业的维修人员要求也会有别于传统,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提升,势必对专业维修人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专家级、工程师级的维修人员将会有更高的占比。总体来说,智能制造环境下,设备的管理业务也需要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重视设备的预测管理,同时大力培养专业的设备管理人才,凭借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统一管理流程系统、建立统一的企业工作标准、评...
发布时间: 2020 - 06 - 11
回到顶部
扫描进入小程序
分享到:
Copyright ©1999 - 2022 北京冠卓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827号
客服热线:400-168-0525
联系人:王老师
邮箱:cynthia.wang@gzconsult.com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中东路400号院1号楼14层2单元1712
X
1

QQ设置

在线咨询

---------------------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400-168-0525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